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垃圾围城”让世界恐慌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7 10:32:0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不容易

  10月26日,是东京都台东区浅草寺地区固定的可再使用废弃物垃圾的回收日。清晨,只见一个个家庭主妇推门而出,把一袋袋事先分装好的生活垃圾,分别投置于标志明显的装玻璃瓶、易拉罐、塑料瓶、电池、废金属和废报纸杂志的箱子中。随后,台东区指定的回收公司的车辆便相继而至,按废弃物的再生去向,将垃圾分别运向各自的再生工厂或处理场。

  在许多外国游客看来,日本很多地方“一尘不染,一纸不扬,一物不弃”。但如果时光倒流到上世纪60年代,相伴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抛弃,也让日本列岛在“垃圾时代”挣扎过。据日本官方统计,1965年日本平均每日每人“产出”0.7公斤垃圾。激增的垃圾攻城略地,使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的填埋场和焚烧炉无法消化。1972年,在东京还爆发过不流血的“垃圾战争”,一些反对新建垃圾处理场的民众“视死如归”,用身体阻拦垃圾车进入自己生活的社区。到了2000年,日本每人每日平均产出的垃圾量达1.1公斤,日本政府对症下药,以法律形式开始施行解决垃圾困局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和日本一样,美国、西欧国家都严格“贯彻”生活垃圾分类、再回收利用的理念。在美国,有人讲笑话说,好莱坞电影里经常有人从高楼上跳下来,如果剧情设计不想让他死,肯定会让他跳到装有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里。但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和回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据统计,日本有60%的大件废弃家电不能被依法回收。有些日本家庭接受不了“扔垃圾还要花钱”,索性将旧家电给街头的流浪汉,或深夜开车将不要的家电放在家电超市门口,等着零售商把旧家电运往回收工厂。

  法国平均每人日产1.5公斤垃圾,为减少垃圾,法国环保大会提出了三大方针:控制食品、办公用品等资源浪费;推动垃圾变肥料的处理方式;重视垃圾分类。法国人家里的垃圾箱由市政府统一发放,每套包括可回收、不可回收和玻璃制品三种箱型,并依据住户数量及放置空间决定大小。在法国,扔大件垃圾要事先告知回收部门,并在指定的时间段将物品放到楼前的街道上。尽管这项服务对居民是免费的,但还是有人胡乱丢弃。住在乡下的法国人会觉得扔垃圾要麻烦一些,在一些小镇,垃圾车可能一周只来一次。错过了这趟车,就只能自己开车送到垃圾站了。

  亚非警惕成“世界垃圾场”

  “垃圾危机”让意大利百姓愤怒,但也有人从垃圾中获利。意大利环境保护组织今年6月初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意大利黑手党靠垄断一些地区的垃圾有偿清理、分类和外销非洲和亚洲,连续两年收入超过200亿欧元。意环保联盟主席讽刺打着“绿色产业”旗号的黑手党“是最稳固和强大的企业”,也是唯一对金融危机具有免疫力的组织。

  欧洲、美国是出口垃圾的大户,中国、印度和很多非洲国家却成了“世界垃圾场”。据美国《纽约时报》今年2月报道,每年都有大量欧美地区的电子垃圾“通过合法或非法方式”被运送到中国、印度、印尼和非洲一些国家。据调查,英国每年有190万吨垃圾运往中国,其中不少是从荷兰鹿特丹港运出的。这座欧洲最繁忙的港口,也是欧洲垃圾的转运站和处理中心。过去十几年,欧洲出口的纸张、塑料制品和金属垃圾有一半从鹿特丹港运到亚非国家。2005年3月,在鹿特丹港截获的一艘前往中国的英国货船上,54个集装箱内装满了各种生活垃圾。欧美垃圾外销的做法已引起亚非国家的警惕。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