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铜超标危害严重 池州三家企业污水排入长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现代农村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31 12:39:2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现代农村报5月31日讯 池州市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居全国之最。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该市向外推介的主打“名片”。近日,记者随安徽省人大牵头组织的“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对池州市的一批企业环保设施和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暗访,发现青阳县华青矿业发展有限公司、池州三信化工有限公司和新赛德化工有限公司存在超标排放现象,有的甚至是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三家企业排放的污水均间接流入长江。

  “回马枪”抓个正着

  5月25日上午,暗访组对池州西南郊的新赛德化工有限公司(原池州市农药厂)进行了常规检查,该公司污染设施运行正常,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其生产污水达标排放。我们没有进行水样检测。下午4时许,记者随暗访小组再次驱车赶往新赛德化工有限公司,杀个“回马枪”。在同行的环保人员出示证件后,我们顺利穿过强烈刺激气味的生产厂区,直奔排污口。取样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取样,这时排水量突然减少,工作人员刚接了一桶水,排水就停止了。

  该公司主要生产氯化物,去年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日排废水600吨左右。透过该公司的围墙可以看到一条泛白的污水痕迹。据介绍,这些水流经白洋河后排入长江;白洋河是当地群众生活、生产的重要水源之一。第二天,池州市环境保护检测站检测报告显示,该公司排水的PH值、COD(化学需氧量)、氨氮均未达标。

  铜超标危害严重

  相继,记者赶到新赛德化工有限公司附近的池州三信化工有限公司。一进厂区,映入眼帘的是锈迹斑斑的生产设备,排污管道陈旧、破损严重。在排污口,排水量较小,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取样。据该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当天排放的仅是冷却水,所以流量很小。公司主要生产的是染料用品泰青蓝,污水集中存放在污水源池中,几天处理一次。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污水源池边,看到一塘泛绿的污水。该公司没有记录排水量的流量计,也拿不出任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记录。

  据同行的市环保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主要污染物为铜超标,铜是国家二类污染物,处理比较困难。该公司的污水源池没有用水泥修建,这样会造成地下水源污染;在污染处理设备上存在严重缺陷,排污管道渗漏,工艺落后;管理上也不规范。第二天,池州市环境保护检测站检测报告显示,水样(仅是冷却水)的COD(化学需氧量)等多项指标未达标。该公司的水也排入了白洋河。

  治污设备“睡大觉”

  5月26日,记者赶到位于青阳县新河镇洪山分社的青阳县华青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原青阳县硫铁矿),该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青阳县的支柱企业。从远处就能听见机器轰鸣,近处看到运输车排成队,矿区一片忙碌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套常年不用、年久失修的污水处理设备静静地躺在矿山下面。

  记者看到,顺着排污渠道,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红褐色的水带。渠道旁边有一条白色的石灰粉带,比较新鲜,显然是才撒了不久。同行的环保人员介绍,硫铁矿开采主要产生呈红褐色的酸性水,采取石灰中和会减轻酸性,但石灰必须放入池中用机器均匀搅拌,再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污水处理池中,像这样直接撒施石灰,不能起到中和酸性的作用。酸性水对农作物的污染比较严重,该公司的水,流向农田,最后流入青通河。青通河是长江一级支流,目前是3类水质,可以直接饮用,该企业的污水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构成污染威胁。

  同行的池州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科长余祖平介绍,该矿经常转换经营者,曾于2000年上了一个污水处理设备,但工艺落后处理污水效果不好,加上当时企业困难,生产时断时续,企业污水一直处于直排状态。污水污染农作物,环保部门多次监督,未见明显效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