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北京湿地保护亟待加强
作者:李海楠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8 15:01:3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最新普查结果显示,全市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为52.6%和36.7%

  ■本报记者李海楠

  日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发布了北京市第七次园林绿化资源普查主要结果报告。这是继2005年之后,京城第七次园林绿化资源普查。据普查结果显示:北京林地面积为104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5万公顷,比2005年增加4万公顷。全市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为52.6%和36.7%。

  林地总面积足足占了北京市土地面积(164.1万公顷)的63.3%,编织这样一件“绿衣长袍”,京城着实下了很多功夫。

  “绿地”作用显著

  所谓林地,指的是由连绵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如同人们穿上长袍有着保暖避风挡雨等作用一样,土地穿上这样一件“绿衣”也有着其特定作用:减低风速、保持水土、降低温度、调节生态等;此外,还有随着林木蓄积量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林地对于人类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作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兼顾才是林地保护的要义。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由于生态持续恶化、林产品供需矛盾尖锐,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作用。国家出台《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旨在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利用。

  北京所取得的成绩,无疑是地方对国家号召的有力响应,借助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等重大机遇,京城现已基本建成以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公共绿地、道路水系绿化带以及单位和居住区绿地为主,点、线、面、带、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了乔灌结合、花草并举、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绿景。同时,林木蓄积量也在不断增长。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1810.32万立方米,森林总蓄积量为1406.14万立方米,较第六次普查分别增加289.02万立方米和110.84万立方米。

  人口不断膨胀、土地资源紧缺的首都,还是保障了林地的持续增长。“人们的经济活动对于土地的占用非常迅速,北京能够使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实属不易。”蒋高明表示。

  生态风险仍存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的占用,在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同时,人们的风险意识还需加强。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研究中心城市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组研究员俞慎对本报记者描述了全国城市的“中暑”现象。他认为,中国所有城市甚至整个国土都越来越干,气候越来越热,究其原因是土地“脱水”。

  “如果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土壤的含水量较高,树木等地表植物生长与土壤层就相对稳定。”俞慎强调,加强对森林等林地保护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城市湿地的保护,最终解决城市“中暑”病症。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其中人类能够直接参与改善维护的就是森林和湿地两大系统。与京城林地保护形成对比的是,京城湿地的保护亟待跟进。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雷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北京市湿地面积逾5万公顷,当前面临着水资源缺乏和人为过度干扰等问题。

  “通过水资源调配、中水利用保障湿地生态用水、减少污染排放、加大退耕还湿力度、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干扰等都是保护北京湿地的有效手段。”雷霆认为,目前北京湿地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并没有显著改善。

  对于京城水资源的匮乏,俞慎指出,对水摄取的同时应该懂得回灌的重要性,否则,城市的“干”还将继续加大城市的生态风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