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国生态足迹分布极不均衡 广东居首占其比重近10% |
作者:李泽民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6 10:31:0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持续了30多年的生态赤字,依旧在持续。 11月15日,WWF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称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拉大。 根据生态赤字盈余图,可见中国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均非常不平衡,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在省份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 2008年,中国总生态足迹较大的省份有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四川、浙江、河北、湖南和湖北,这9省占全国生态足迹的53%,其中广东遥遥居首,接近10%。 而总生态足迹居中的有安徽、辽宁、广西等15个省市,占41.1%.总生态足迹较小的省份有新疆、甘肃、天津、西藏等7省市,合计仅占全国生态足迹的5.9%,但分布着全国12.3%的生物承载力。 作为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资源核算工具,生态足迹为一个国家的资源利用状况提供了简明框架。 报告显示,在2007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达到了2.2全球公顷,低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7全球公顷),但是高于同期人均生物承载力(1.8全球公顷)。 报告提出警示,要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后果有些是不可逆的,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与生态相比,中国的区域生物承载力在省份水平上的分布更不均衡。 报告显示,2008年总生物承载力较大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新疆等8省,合计占全国承载力总量的48%,承载力较小的省份有上海、北京、甘肃等,仅占全国总量的10%。 WWF全球总干事詹姆士·利普称,"如今的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大,应通过优化管理和提升效率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目前,中国只有西藏、内蒙古、新疆与青海四个省份一直保持生态盈余,即其生物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福建、海南和黑龙江在某些年度存在盈余,其他25个省份长期是生态赤字的。 报告称,这25个省份中,仅黑龙江的人均生态赤字有所缩小,其他24省份的人均生态赤字总体上不断扩大。 从生态赤字的组成构成看,中国70%的生态赤字省份是二氧化碳吸收用地赤字而生物承载力盈余的,另外30%的生态赤字省份在二氧化碳吸收用地和生物承载力用地两方面都是赤字的。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沈国舫向《每日经济新闻》称,我们要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目标,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自觉地生态环境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与2000年至2005年期间相比,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多数省份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但具体是什么原因,有专家称这可能与我国近些年来大力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有关。 报告建议,要尝试制定促进生物承载力合理流动的国内贸易政策,中国有必要采取多样化的调控手段,合理输出与跨区调用生物承载力与水资源等。 同时称,要避免从生态退化区无序输出生物质资源,有效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