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十一五”如皋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邱辰 葛乃云  文章来源:如皋市委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6 10:46:4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十一五”期间,如皋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环保优先,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为抓手,在全面强化环境监管、环境执法的同时,着力实施了一系列环保重点工程,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如皋市实现“十二五”环保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主体功能区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进入“十一五”,如皋市全面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三大主体功能区已形成日处理11万吨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自2007年起,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80%以上,大大优于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标准。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结合生态市创建和污染减排工程,2007年如皋市及时启动了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工程,目前全市各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均已建成,其中绝大多数已经进水调试或进入试运行阶段。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工程也走在苏中苏北各县(市)前列。垃圾无害化、资源化落到实处。2006年,如皋市启动了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500吨,日处理能力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全市20个镇(区)均建成了高标准的压榨式垃圾中转站,为“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如皋市全面实施了“三清一绿”和“六清六建”工程,全市一至四级河道普遍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淤,对河岸进行了修整和绿化,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河道整治任务。“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基本建成并不断完善,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接近90%。 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证。2004年,如皋市正式启动了区域供水工程。2008年12月30日,区域供水工程正式供水,到2009年底,中片、西片各镇近80万人饮用上优质的长江水。2010年重点实施东片各镇的配套管网改造和对接工程,到年底将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如皋市饮用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

  环保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环保模范城市已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如皋市将以环境优美镇为重点的基层绿色创建作为生态市建设中最主要的细胞工程予以强势推进,截至目前,桃园等12个镇顺利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考核。建成如皋市级以上绿色学校120所、南通市级以上生态村121个、南通市级以上绿色社区12个。基层绿色创建数量、质量均居南通各县(市)之首。基层绿色创建大大促进了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

  环境监管全面加强。“十一五”期间,如皋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项目环评率100%,因环保问题被否决的项目达50多个。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三同时”执行率90%以上。开展了多轮声势浩大的化工、电镀、印染、肠衣等行业的专项整治,先后关闭化工企业48家,电镀企业4家、小肠衣211家,308家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被依法查处并限期整改。同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护良好。“十一五”期间是如皋市经济社会快速腾飞的五年,全市经济总量较“十五”期末增加了近3倍,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性措施和管理性措施,多年来,全市境内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一般性环境污染事故也明显减少。省统计局对如皋市居民环境质量满意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市区居民对环境质量的满意率为86.48%,城乡居民为81.91%。环境质量的改善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腾飞,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记者邱辰 通讯员葛乃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