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清华国际安全论坛报告:《建设一个碳排放公正的世界》
作者:周锐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8 8:07:1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 周锐)清华大学于11月17日上午举办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成立大会。当日下午,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在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办了它首次学术活动——清华国际安全论坛。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在论坛上致词,并透露说,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计划将清华国际安全论坛提升为一个国际论坛。

  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介绍了论坛《建设一个碳排放公正的世界》的报告。报告认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充分表明,减少碳排放的问题面临着各国权利和责任不一致的政治问题。由于国际社会在这一问题上没能解决责权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推进控制气候变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气候变化议题在成为国际政治议题后,不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道德问题和技术问题,而是必然会与国际政治问题复杂交织在一起,甚至将主要是一个国际政治议题。其背后体现的是大国的权力角逐,全球气候争端的实质就是国际话语权之争。

  报告认为,未来3年内,中国在气候问题上面临的压力将维持现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未来4-7年,中国面临的气候政治环境具有较强不确定性。未来8-15年,中国的减排成果将明显优于其他国家,因此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发言权将上升,将获得一定的主导性地位。排放二氧化碳是基本人权和国家主权的一部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必须以尊重一切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为出发点,以构建公正合理的碳排放秩序为根本目标。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关键是确立责任与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减排标准要与人口规模、发展速度、技术水平、资金能力相联系。

  其后举行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做了主旨发言。 论坛与会者们普遍认为,从长期角度讲,只要采取适宜的政策,中国在国际二氧化碳减排谈判中的困难将会逐渐解决。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教授齐晔回顾了中国政府在1990年以后就气候问题成立的专门机构和做出的努力,并且指出,中国最近已经意识到要捍卫发展的正当性问题。当前中国在气候谈判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缺乏公平原则,齐晔教授肯定了《建设一个碳排放公正的世界》报告中所提出的以公正原则替代平等原则的说法。二是战略定位不清晰,战略行为不协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海滨指出,在哥本哈根会议后,气候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战略问题,而中国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中国的战略是要提高谈判艺术,避免成为气候谈判的焦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认为进行气候谈判的关键是要进行合作,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要考虑改变以往的发展道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