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能源界智囊求解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发展战略
作者:余晓洁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9 13:36:2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 余晓洁)首届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于18日在北京举行。与会院士及能源行业专家认为,中国要实现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承诺的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并非易事”。

  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曾向世界作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50%。

  “在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上,中国必须尽早行动以争取更大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说。

  煤炭行业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长期占据半壁江山。目前中国煤炭生产总量约为26亿吨;预计到2030年,中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产能需求将达到35亿至40亿吨。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说:“在中国煤炭生产总量中,目前只有30%满足科学产能发展要求。”

  因此,促进中国煤炭产业向科学产能方向发展,对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减排目标中26%到30%的降幅要通过节能、提效、合理控制能源需求来实现。

  “发展非化石能源预计能降低8%至10%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而化石能源清洁净化有望贡献另外6%至7%的降幅。”杜祥琬说。

  目前中国能源领域面临总量需求巨大、液体燃料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八亿农民城镇化需要清洁能源供应等五大严峻挑战。

  今年10月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中国应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杜祥琬认为,节能、提效,合理控制能量需求,是能源战略之首;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国家而言,确立“人均能耗应控制在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认识非常重要。

  出席论坛的专家一致认为,减排应重视质量、效益相结合,把节能、绿色、低碳作为“硬性指标”列入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考核体系。

  谢克昌建议,严格将环境友好、安全生产和综合机械化程度等科学产能标准作为煤炭行业的门槛。

  “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对年产量15万吨以下小煤矿开征特别采矿金;推进煤炭大基地大集团建设;建立煤炭能源保障供给体系。”谢克昌说。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指出,中国将致力于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展为新的绿色能源支柱,并合理发展核电。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现有院士700多位。此次工程院和国家能源局首度联合主办能源论坛,旨在发挥院士智囊作用,为寻求最优的能源发展战略,履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出谋划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