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国农业生态: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启动遗产保护
作者:记者陈穆商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0 10:16:1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杭州6月9日电  记者陈穆商报道: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项目今天在杭州正式启动,授牌仪式将于10日晚在青田举行。在首批已确定的4个全球农业遗产保护项目中,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亚洲惟一入选项目。

  据介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对受到威胁的全球重要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以建立一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保护系统。联合国粮农组织从2002年开始组织对全球重要独特农业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大学共同将我国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与贵州省从江县增冲村的稻田养鱼技术进行了申报。后经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批农业遗产保护委员会投票,青田县的稻田养鱼系统脱颖而出。

  稻田养鱼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由农民利用溪水灌溉,溪水中的鱼在稻田里自然生长,经过长期驯化而形成的天然稻鱼共生系统。鱼在系统中起到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的作用,又可以不占耕地,达到一田多用,既产稻谷,又出水产品,被农户称为“米袋子、菜篮子、钱匣子”。实践证明,稻田养鱼可以大幅度提高稻、鱼产量,并能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

  据统计,去年青田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10万多亩,产值达4000多万元。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增多以及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提高,“种稻不养鱼”或“养鱼不种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同时,随着农药施用量的增加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加重,稻田养鱼技术面临失传风险,迫切需要进行专门保护。

  项目启动后,将由青田县政府直接负责该遗产保护的相关事宜,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及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参与下研究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并经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后实施。

  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种植业管理司、中国科学院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浙江省农业厅等项目合作单位出席了启动仪式。

  全球首批农业文化遗产(延伸阅读)

  目前,10个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有6个国家的项目正在审批中。已被确定的4个项目是:

  突尼斯南部的传统绿洲。一年四季集约栽培,可以最佳利用供水,最大量地生产粮食、建筑材料和药用植物。

  亚洲的稻谷/养鱼。即中国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

  法属圭亚那的迁移性耕作。其农业属于一个复杂的活动系统,包括采集、捕捞和狩猎。

  东非放牧。那里放牧的定期方式有助于将资源利用扩大到广泛的区域,以免畜牧过于集中,从而造成过度放牧。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0日 第十一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