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四川省成都海关成功破获一起走私大案,共截获成都奥斯卡金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奥斯卡公司”)及四川省成都西奥化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奥公司”)走私进口的“洋垃圾”1000余吨。经成都海关缉私局立案侦查,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从1997年起以伪报品名等手段,通过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走私进口废弃催化剂的犯罪事实暴露无遗。 伪报品名: 废催化剂变脸“钼精矿” 涉案的西奥公司为奥斯卡公司的子公司,犯罪嫌疑人王某系奥斯卡公司法人代表及董事长,同时还是西奥公司法人代表,其女儿王某某系西奥公司董事长、奥斯卡公司副总经理。 2004年9月12日上午9点,西奥公司报关员李某将一份填有260余吨“钼精矿”的报关单递进了成都海关的申报窗口。当报关数据传至审单中心时,细心的海关审单关员突然发现,进口这批货物的公司与同年8月10日进口200余吨“钼精矿”的公司同属一家,不仅价格只有市场应有价格的1/3,而且进口地竟是不产钼的日本等国家或地区。 针对这一情况,海关查验人员立即开箱查验。令海关关员奇怪的是,一般的钼精矿外观呈粉末状,但这批“钼精矿”却是规则的圆柱形、蜂窝煤形或铅笔芯状。另外,远洋运输矿砂一般采用散装运输,但这批货物却是用集装箱运输,而且还用桶进行了包装。 同年10月20日,海关人员将部分样品送到广州海关化验中心,不久便有了结果:该产品并非钼精矿,而是含钼的废催化剂,对输入地环境危害极大,属于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随后,海关又将物品抽样送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做进一步的核实鉴定。鉴定结果再次证明,所谓的“钼精矿”确系国家禁止进口的废催化剂。 同年11月30日,奥斯卡公司冒用西奥公司名义,又申报进口了36吨“钴精矿”。后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取样鉴定,该批货物同样为国家禁止进口的废催化剂。 2005年1月25日,在通过大量的前期调查和准备后,成都海关缉私局决定对该案立案侦查。当天,在对西奥公司进行现场搜查的同时,将该企业法人代表王某刑事拘留。 非法交易: 走私证据环环相扣 3月1日,成都海关缉私局侦查员对奥斯卡公司和西奥公司的办公场所进行反复搜查,将两家公司的8台电脑扣押并送往相关部门进行电子证据检查鉴定后,终于发现了两家公司与外商谈判购买废催化剂的大量电子邮件。 3月3日,侦查人员将获取的电子邮件与搜集到的其他证据及报关单进行整理后发现,西奥公司从2003年底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国外进口含钼的废催化剂共计2000余吨。3月5日,在对奥斯卡公司的搜查中,侦查员在一个废弃的柜子里发现了大量奥斯卡公司从1999年以来与外商谈判购买废催化剂的往来传真和合同。经过梳理和与该公司的报关单进行比对后发现,该公司从1997年起就以伪报品名的方式,通过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共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1000余吨。在大量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该案成功告破。 有关人士据此分析认为,此前海关多在东南沿海查获走私固体废物,而成都海关破获的这起走私废催化剂案显示,“洋垃圾”已呈现向西部转移的苗头。 2005年3月7日,成都海关缉私局对犯罪嫌疑人王某执行逮捕。4月1日,成都海关缉私局将该案移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起诉。 记者调查: 曾因污染多次被查 记者于近日来到位于成都市双流县白家镇江安村的奥斯卡公司现场,只见生产车间的墙壁上是黑乎乎的一片,厂区四周大量废渣堆积如山,附近地面各种颜色的污水随意流淌。 该公司生产车间周边的村民告诉记者,自1987年这个厂子建成投产以来,因厂里污水四溢、烟尘频频袭扰,周边村民的日子一直都“不好过”。地里的庄稼叶子经常泛黄焦枯,连作物的根也全都变得黑黑的,“减产一半算好的,最惨的人家种什么死什么。”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奥斯卡公司因违法排污引发厂群矛盾,曾多次受到成都市环境监察部门的查处。 6月2日,当记者又一次来到该公司时,门柱上已不见原本“富丽堂皇”的公司标牌。公司保安以公司正在整顿为由谢绝记者入内。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已被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王某某被取保候审,案件已移送公诉机关依法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