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坎昆谈判,有望取得平衡性成果
作者:赵亮  文章来源: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8 20:24:1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继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今年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办的气候谈判大会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的不具约束性协议很显然不能让民众满意。寄望于坎昆的各界人士相对理性,务实看待本次大会,实属无奈之举。各国气候博弈的不确定性,气候谈判核心问题的艰难进展,使得坎昆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充满悬念。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积极推动,国际环保组织的广泛参与,可以预测,坎昆大会有望取得平衡性成果。

  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高调宣称,坎昆会议仍存有取得实质成果、完成去年哥本哈根会议未竟使命的潜力。然而谈判至今,各方仍未就气候谈判核心议题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坎昆,要想迈过这道坎呢,不容乐观。

  坎昆谈判主要障碍:

  第一,发达国家资金提供“不给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最大的障碍是各方缺乏互信,谈判要取得实质进展,需要各国都有强烈的政治意愿,并把政治意愿变成实际行动,在行动中建立互信。各国、各利益集团之间要建立互信。建立互信的第一件事,就是发达国家尽快落实快速启动资金。然而发达国家的行动并不“给力”。

  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在2010年到2012年间提供30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然而,英国“国际环境和发展研究所”在11月中旬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发达国家并没有很好履行这一承诺。

  第二:发达国家对谈判态度冷淡

  坎昆国际气候大会进入第三天,作为唯一公开反对延续《京都议定书》的国家,日方破坏性的谈判立场,为坎昆会议蒙上了阴影。美国等国家对会议反映冷淡,对于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气候谈判无疑是雪上加霜。

  利益优先的政治主张,迟迟不到的资金承诺,使得坎昆取得成果充满不确定性。同时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压力。

  坎昆会议取得平衡性成果的因素:

  第一,新兴经济体:推动坎昆会议进展的重要动力

  在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以中国为代表的“基础四国”采取积极行动,推动大会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尽管这是不具约束性的,但对于推动气候谈判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政府希望坎昆会议就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资金和技术四个关键问题取得平衡的进展。中国期望此次会议能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展,为下一步最终完成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谈判、最终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成果作出很好的铺垫和重要的准备。

  第二,国际环保组织的积极推动
 
  政府首脑的大幅缩水与国际环保组织的积极行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绿色和平,乐施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更加积极开展交流对话,肩负起推动谈判进展的历史使命。传递出大会取得平衡性成果的积极信号。
绿色和平敦促各国政府,不要让坎昆会议的进程被美国问题牵制住,而是应该积极把握低碳发展的大好时机,即使在美国缺位的情况下也应大力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的前进。本次会议上,很多国际环保组织更加积极参与气候谈判,呼吁保持团结,共同推动坎昆取得积极进展。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所作为”

  ‘美国缺位’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20多年来的不争现实。它作为对气候变化问题负最大责任的国家却逃避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希望美国等发达国家有所作为成为大会取得进展的重要期待。

  我们不希望看到:小岛国成为气候政治的牺牲品。我们也不愿看到,坎昆无果而终。

  笔者认为坎昆会议只有在包容性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平衡性进展。以全球共存的利益为重,倡导广泛的国际参与,积极履行承诺,是各国的共同出路。坎昆取得实质性成果的关键在于各国利益观能否在全球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平衡。去政治化,是坎昆的机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