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环保让广州生活更美好
作者:杨辉  文章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13 11:20:5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人们生活的第一要素就是环境本身,相比起20年前,现在广州的天更蓝了,污染也大大减少了,对于广州的民众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的健康得到了保证。”这是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穆沙拉姆在亚运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的感叹,并称这是广州收获的一项无价之宝。

  长期生活、工作在广州的市民,同样也感受着广州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惊喜、幸福与自信。“广州这几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让我最高兴、最自豪的还是天变蓝了,空气更新鲜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兴奋地说。

  现正在广州参与亚运环境保障、并参与过北京奥运环境保障的专家表示:“广州今年前11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97.7%,比2004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已超过96%的目标要求;亚运开幕以来,所有亚运场馆周边空气环境、涉水赛场和大型活动水域水质完全达到亚运环境保障要求。广州以一流的城市环境实现了绿色亚运的目标,这是近年来广州坚持科学发展、狠抓环境整治的结果。”广州为举办绿色亚运惠及市民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奋斗历程。

  科学决策大战略,环境优先引领城市绿色发展

  多年来,广州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并于2007年做出了“科学发展、环境优先、关切民生、解决民忧”的重大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更加注重环保为民惠民,更加发挥环保引领城市发展的作用,实现了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转变。

  据了解,2004年广州成功申办亚运会后,就系统制定实施了分8个阶段推进的空气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亚运前已全面完成了第1至第6阶段12000多项空气治理项目,目前正按计划推进第7阶段亦即亚运及亚残运期间的工作,后亚运时期即将开展第8阶段的延续、巩固和提升工作。其间出台实施的“空气整治50条”及“新31条”,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空气污染整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市长全面协调,6位副市长分工负责,7个专责小组强力推进,30多个责任单位分工落实,从工业污染防治、“退二”、机动车污染防治、工地扬尘控制、饮食业油烟整治、油气回收治理等7个方面采取81条措施,开展了新一轮大规模空气污染综合整治。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这几年的日夜奋战,广州成功实现了“绿色亚运”的庄严承诺,蓝天碧水成为广州亚运的一笔宝贵财富,成为广州引以自豪的名片。

  环境保护做杠杆,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布局优化升级

  通过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对行业发展规划和新建设项目实行严格的环保把关,撬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2004年以来共否决项目3184个。到2009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9112.76亿元,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0.1%,经济增长的重心已从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初期。

  按照环境优先的原则,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积极推进市区产业 “退二进三”。在2004年至2007年中心城区关、停、搬147家大型工业企业基础上,进一步腾出环境容量,发展高端产业、提升环境质量。

  咬定减排不放松,污染降幅超五成

  以国家规定的二氧化硫减排全面带动工业污染减排,完成56家重点工业企业脱硫,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从2004年的18.5万吨下降到8.5万吨以下,降幅超过54%,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43%的目标;中心城区57家企业已全部改用清洁燃料;26家重点企业完成降氮脱硝,形成了氮氧化物削减能力5.66万吨/年。

  石化、涂料等11个重点行业的4413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已全部整改或停产、关闭;全市列入整改的13座储油库、388辆油罐车、514座加油站已全部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每年减少油气排放0.85万吨。

  在省下达广州“十一五”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须控制在11万吨以内,高于全国下降10%、全省下降15%的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广州攻坚克难推进治水污染减排,连续4年出色完成上级下达的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

  机动车全程控制,八大体系撑起“老冠军”

  2004年以来,全方位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通过提前实施机动车国Ⅱ、国Ⅲ和国Ⅳ标准,分阶段逐步提高新车准入标准,7年来上了3个新台阶,实现了机动车排气污染源头把关、中间控制、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监管格局。与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欧盟排放标准相比,差距由9年缩小至不足5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被上级环保部门赞誉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的“老冠军”。

  2004年至今,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从172.2万辆增加到212.7万辆,但与机动车排放相关的大气污染物不但没有同步增加,反而还下降了三成。不少开车一族反映,现在开车可打开车窗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在加油站也闻不到刺鼻的汽油味了。

  监管能力大提升,1年执法超过以前30年

  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经国家认证的监测项目达到332项;监测设备资产估值从2004年的3300万元提升到现在的2.1亿元;集12369联动指挥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卫星GPS定位调度系统等六大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已投入使用;今年市一级环境监察队伍增加了50个编制。

  近三年来,全市环保部门共检查企业10.3万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万宗,责令关停企业(项目)5056家(个)。连续4年由市环保、监察部门联合对近700家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企业挂牌督办。

  其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清查的6980个排污口已整改6910个,对未全部完成整改的70个排污口单位实施停水停电等强制措施。通过严格监管,全市每天有71.3万吨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达标率96.51%。

  环保高参齐襄助,科学智慧汇聚羊城

  广州一直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积极引进“智囊”和“外脑”,连续多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整治环境出谋划策。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顶级科研机构组成的奥运研究团队和本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成亚运研究团队,在国家973、863等科研项目基础上,为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保障亚运会及亚残会环境质量,聘请了包括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专家组组长及多名领衔专家在内的5位院士及21位全国大气污染防治权威专家,制定实施亚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并在亚运会亚残会期间全程服务环境质量保障工作。

  城乡环保一体化,生态环境换新颜

  按照全国第一次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把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开展农村地区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15%。按照从化市1000元/人、其他地区800元/人的补助标准,合计补助5.43亿元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并以此为带动,全面加快农村环保工作。目前,全市32个镇(街)所属的246个村已开展了污水处理,惠及农村常住户籍人口65.93万人。

  全市142条道路进行绿化升级改造,44个城市出入口建成绿化景观,市区主干道的198座立交桥、人行天桥全部绿化整饰,绿化总长度230公里,形成一道道“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空中风景线; 205个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建成绿道1060公里,成为全省线路最长、覆盖面最广、服务人口最多、连接景点最多的绿道。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2%,建成区绿地率35.5%、绿化覆盖率40.15%、人均公共绿地15.01平方米,平均每人比2004年增加5个平方米。

  区域联动带头行,污染防治又开新篇

  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机制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部署实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并开展了相关督查督办工作。在省的协调下,珠三角近5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布设了74个监测点位,对空气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

  广州坚持“立足自身、带动周边”的思路,充分发挥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通过广佛同城化及广佛肇经济圈环保合作机制,强化水污染防治的流域联动,对广佛跨界河涌实施同一标准、同步治理。

  环境改善惠全民,空气连续6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这几年广州全面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空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空气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从2004年到2009年,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07%,上升12.01个百分点。今年前11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7%,超过亚运空气质量保障设定全年达到96%的目标,空气质量连续6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蓝天白云已成为广州市民的常客。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珠江广州河段水质为Ⅳ类,丰水期可达Ⅲ类,连续5年成功举办了横渡珠江活动,过去许多让人掩鼻而过的臭河涌,现在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江、河、涌、湖边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环全体市民齐参与,广州环境明天更美好

  全市上下开展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的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近两年,全市6000余家企业积极开展污染整治,1190家企业积极参与“千家企业清洁生产”行动。全市累计创建绿色学校756所、绿色社区222个,生态示范村(镇、园)61个。广大市民积极举报环境污染行为,2006年以来根据群众主动提供的近10万宗举报线索,严肃查处了群众关心的一大批切身环境问题。驻穗部队坚持与地方一道,共同开展部队系统的各种污染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环保部门称,亚残运会期间,广州将按照“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目标,保持亚运环境保障的领导架构、工作机制、工作力度不变,继续加强环境监管,要求27860 企业达标排放,对占排放量85%的2615家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对其中的141家企业进行驻厂督查,并通过先进的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对全市各类污染源严密监控、通过区域联动对珠三角5万平方公里内的74个监测点实施远程预警,全力以赴保障亚残运环境质量。

  广州市环保部门表示,亚运后,广州将维持并强化高规格的环境保护组织领导架构,不断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的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发挥绿色发展优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和建筑产业结构,继续带动空气和水环境区域联防联治,集中专家智慧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并抓好落实,继续促进广州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让全体市民生活更美好。(穗环宣)杨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