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淮北:生态之路渐行渐宽 昔日煤城转型成"美城"
作者:王小英  文章来源:江淮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2 9:17:4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淮北是一座煤城,2009年3月,淮北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昔日煤城亟待转型。如今,多年的城市文明创建工作,助力了煤城的华丽转身。近15年时间持续的文明创建,昔日煤城已成为生态煤都,并顺利实现产业转型,成为一种“淮北现象”。

    转了一天脸没变黑

    转了一天,脸并没有变黑,也没有过多的灰尘,路面干净整洁,走进淮北,不禁疑问,这不是煤城吗?

    事实上,淮北的确是一座资源型城市,有着50多年历史的煤城,当你乘坐车辆行驶在淮北的大街小巷,车辆会一直持续颠簸。司机说,淮北是煤城,部分地下因为采煤变空了,路修好之后往往会出现小范围小幅度的坍塌,看似宽敞平整的马路,车辆行驶在上面就会颠簸。

    随处可见的坍塌湖泊告诉你,这的确是一座煤城,因为过去的开采,导致地面坍塌,最后形成了天然的湖泊,甚至有的湖泊比西湖的面积还要大。

    文明创建助推产业转型

    资源枯竭、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又能拿什么去实现产业转型、招商引资呢?淮北用的是文明创建这个路子。

    “干一种事情,不能小猫钓鱼”,淮北市市委书记毕美家称,淮北15年来坚持城市文明创建,如今淮北的文明城市创建已有了深厚的基础。

    2009年淮北市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地级市第29位,2010年名列第33位。

    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牌子很亮啊,出去招商引资,听到淮北是全国文明城市,其他人都很羡慕,毕美家笑着表示,这样显然有利于招商引资。

    如今,淮北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了凤凰山食品工业园,成立了全省首家省级食品专业经济开发区——淮北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淮北市洪庄新村因为采煤全村在册耕地塌陷为水面、滩涂和低洼地,村民无地、无业、无固定收入,后来发展了养殖业、手工艺品、泥雕等产业,现在,这个村子人均纯收入已突破7000元。

    文明创建已成习惯

    “淮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已形成不可逆转之势,是民意所向,民心所指。哪届市委市政府不提文明创建,老百姓不答应。”淮北市市委书记毕美家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淮北文明创建成就的取得,是历届淮北市委市政府长期推动的结果,更是淮北百姓长期支持的结果。

    “今天是我,以后换成别人做淮北的市委书记了,文明创建的工作还是会跟现在一样。”毕美家称,淮北的文明创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可逆转。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的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过程,我们就是要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生活更幸福,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毕美家看来,淮北的路其实是围绕淮北加快发展、城市转型,围绕服务群众,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变成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变成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过程。 (本报记者 王小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