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宁波打响生态“持久战”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宁波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31 8:35: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北仑区,相继关停宁波热电、明耀热电,统一利用北仑电厂的蒸汽集中供热,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00多吨、烟尘排放1200多吨。 鄞州区,不惜放弃每年1亿多元的税收,引导159家铸造企业“脱胎换骨”,换来一方蓝天白云。 慈溪市,集中整治废塑料加工行业,取缔、关停废塑料回收企业3500多家,每年可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300吨,节电5000万千瓦时。 2010年,是宁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攻坚之年。这一年,各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形成合力,重拳频出推进节能减排,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 宁波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重工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67%,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重化工业项目的陆续投产,节能减排任务日益繁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重大战略举措。早在2003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予以推进。 面对“十一五”期间全省压力最大的节能减排任务,宁波又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来抓,作为推动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来抓。 “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千名干部专家进企业活动、自我加压淘汰落后产能……一场节能减排攻坚战拉开帷幕。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亮出一张来之不易的节能降耗“成绩单”:1至9月,剔除镇海炼化乙烯项目能耗,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 今年7月,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将科学发展观内涵有机地融入到“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四大体系建设之中,提出了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目标。 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任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宁波产业发展与环境容量还不够协调、环境状况与群众要求还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宁波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被列为市委“六个加快”重大战略之一。如何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这需要我们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在“攻坚战”后打好一场“持久战”。 节能减排依然不能有丝毫懈怠。节能与减排,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很多时候可以结合起来考虑。比如,我们一方面继续铁腕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更重要的是,坚持遏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这样就从源头上抓住了节能和减排。 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宁波临港产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也是节能减排空间最大的领域,我们可以利用其超长的产业链,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把各个环节的污染物吃干榨尽,实现变废为宝。 在主要依靠市场化力量推进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建立起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在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领域,构筑循环产业体系,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 节能减排还蕴含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商机,这也是宁波“十二五”期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可忽视的契机。比如,通过推进工艺和流程的低碳化改造,一批绿色低碳企业将应运而生;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改变宁波的能源消费结构。 江河源头、大型水库、森林公园,以及水土易流失的重要生态区和生态脆弱区域,将是“十二五”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区域,四明山、杭州湾、东钱湖、象山港,将成为“森林宁波”的点睛之笔。
市民愿景
这些年,宁波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事实证明,保护生态和GDP增长并不矛盾,绿水青山同样具有经济功能,同样能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偷排废气污水的不法行为还时有发生,城区空气质量还不尽如人意,老百姓希望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十二五”期间,宁波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六个加快”的重大战略,这对每一个市民来说都是莫大的福音。生态环境是我们向子孙后代借来使用的,是不可再生的,希望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大家共同努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更蓝水更清的家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