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白海豚与工业同在" 北部湾地区强劲发展的生态经
作者:熊红明 程群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31 10:32: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记者熊红明、程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4年来,严把生态保护红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借助良好生态环境吸引高端产业落地,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生产总值从1434亿元增加到2450亿元;306个投资超亿元产业项目扎堆落户,形成产业集群;重点建设29个产业园区,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后发地区将实现“弯道超车”……这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6年至2009年交出的经济成绩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与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梁金荣介绍,自2006年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达43项,总投资达3782亿元,初步形成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核电、生物制药、轻工食品等产业布局。

  2008年1月,国家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危机之年成为北部湾冲出重围之年。2009年,北部湾经济生产总值增长15.9%,比广西高出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7.2个百分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作为后发展地区,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北部湾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广西钦州市委书记张晓钦说。

  为了防止北部湾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3类地区,生态保护区内禁止启动工业项目,工业开发区内坚持高标准环保要求。

  今年9月,总投资152亿元的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正式投产。为达到“与广西秀美山川相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炼厂”的建设目标,工厂提出了“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项目污水排放标准也从国家要求的二级提高到一级,所排放的水可以用来种花、养鱼,为此公司花费近10亿元。

  虽然北部湾重化工业不断发展,但对水质极其敏感的中华白海豚在北部湾的数量却在增长。北京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教授潘文石最新的研究表明,最近6年广西钦州三娘湾共新出生12只中华白海豚。

  今年7月30日,我国西部大开发23项重点工程之一——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耿平生介绍,防城港核电项目一期工程2台机组建成后,与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电煤消耗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82万吨,每年的环保效益相当于新增了9.82万公顷森林。 如今,拥有全国37%红树林的北部湾海岸线,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道独特风景。而作为为亚洲候鸟迁徙通道交汇点的防城港市万鹤山,白鹭鸟常年停留数量也从10年前的几十只发展到现在的几万只。

  “北部湾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这是北部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梁斌说,“山清水秀生态美”已经是北部湾的一张亮丽名片,“生态也能创造生产力”成为人们的共识。广西将继续加强北部湾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动漫、清洁能源等产业,抢占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加快区域开放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