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江苏需要生态农业 |
作者:洪姝翌 朱梦笛 文章来源:新华报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13 11:37: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新华报业网讯 湿地面积减少、秸秆露天焚烧污染、水资源恶化、动物疫病频繁爆发……作为全国14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农业生态问题在本次召开的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亦引起了委员们的热议。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化肥、农药等农资的大量施用,虽然对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土壤理化性状失衡,地下水质恶化,农田大气质量下降等。”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表示,防治农村污染已成为实现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农业环保执法监督监察机制,并尽快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方案。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地区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自然湿地和农业湿地因围垦造田、城镇化扩张等原因被侵占,而一些湿地被过度开发,成为藏污纳垢的排放通道,再次敲响了科学围垦的警钟。“沿海滩涂围垦土地应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和耕地占补平衡,优先用于生态保护和临港产业。” 南通市卫生局副局长陈宋义提出,要加大对滩涂开发的统一管理,杜绝掠夺式开发和无序开发,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科学围垦、集约围垦、高效开发,对滩涂围垦中可能发生的湿地面积减退、海域纳污能力下降、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提供预防性解决方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而其中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学院教授赵茹茜说,我省应大力发展畜牧生产服务业,充分利用三资,搭建全社会都能介入参与的平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服务产业体系,培育畜产品多元化市场和等级化价格体系,促进生态养殖可持续发展。 此外,针对农业生态保护公共财政投入少,支撑保障体系不完善,大部分项目未列入财政预算,地方配套资金难落实,委员们纷纷呼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以各级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农业生态保护投入机制。“‘十二五’期间各地应该在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的技术层面多下功夫,完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以及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保障体系,制度化标准化地解决‘谁来补、补给谁、补什么、怎么补和补多少’问题。”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邦彦如是说。本报记者 洪姝翌 朱梦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