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神秘死亡死因未明 西藏马鹿敲响“绝种”警钟
作者:本报记者 徐锦…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2 22:20:3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不久前,在西藏山南地区,19具西藏马鹿尸体被发现,死因至今未明———

  7月20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林业局保护处卓玛央宗处长处获悉,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日前猝死的一批西藏马鹿已排除传染病死亡的可能,但因死亡时间较长、所采样本受到污染,具体致死原因仍无法确认。山南地区林业局索朗多吉局长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在西藏马鹿活动中心盆布拉未发现新死亡西藏马鹿的尸体。

  5月10日,西藏山南地区林业局接到报告:桑日县增期乡发现西藏马鹿尸体。山南地区林业和公安部门立即派人到现场查看。调查人员共发现19具西藏马鹿尸体。经解剖,西藏马鹿的肝、肺等内脏已呈豆腐状。经分析,排除了人为致死的可能。

  西藏马鹿学名“马鹿西藏亚种”,在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属于一级重点保护对象。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它被排在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唇鹿之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外国专家称西藏马鹿已经绝种。1995年10月,西藏林勘院院长刘务林等人在西藏桑日县调查时惊喜地发现,被当地藏民称作“白鹿”的物种就是被认为已经消失半个世纪的西藏马鹿,数量约在200只左右。

  但是,日益增多的家畜与西藏马鹿争食,直接威胁了它们的生存。记者在西藏马鹿活动中心盆布拉看到,灌木丛中到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牦牛和山羊。据了解,这一带牲畜放牧直至植被生长的极限5300米,西藏马鹿没有单独栖息之处,草料得不到保证。

  索朗多吉说,我国1988年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时,西藏马鹿尚处于被认为“绝种”的阶段,故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未确定其保护级别。

  刘务林告诉记者,国际大型哺乳动物研究结果表明,一个物种如果低于200只,其遗传基因会受到致命创伤,物种将面临绝种危险,而西藏马鹿目前已接近这个临界点。如果现在不加以重视和保护,其损失将不可估量,即使今后想补救,势必要付出高昂代价,且能否奏效还是个未知数。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22日 第五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