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推进大运会生态环境保障工作
作者:阳荔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1 12:11:0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讯 (记者阳荔)记者昨日获悉,为把深圳大运会真正办成一届“绿色大运”,深圳市人居环境委日前制定了《大运会生态环境保障总体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从环境空气质量保障、运动场馆周边水体质量保障、运动场馆周边生态恢复与建设、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比赛海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范、核辐射事故预防与声环境保障、大运会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绿色大运”行动等八方面的行动计划。

  在空气质量保障方面将完善大运会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监控网络,在全市现有14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和2台流动监测车基础上,在比赛场馆附近新增9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和1台流动监测车,增加细粒子(PM2.5)和臭氧的连续自动监测。三是建立机动车尾气污染移动与固定点相结合的查处网络,增设固定检测监控点和移动测点,建设机动车尾气视频监控系统,在赛场主要路段建设50套视频监控设备。

  在水环境质量保障方面,现有地表水体环境监测点位基础上,增配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增加采样频次。加强场馆周边水体“水华”监测,对龙岗河等11个水体设置21个监测点位,其中大运会期间每2天监测1次。

  在环境安全预警方面,将配合相关部门建立比赛海域“赤潮”预测预报体系,建立“赤潮”防范及应急机制,在桔钓沙和大梅沙海域各设1个监测点位,进行浮游生物和矿物油等指标的连续自动监测,密切监控赤潮和溢油情况。

  在“绿色大运”方面,在比赛场馆建设和大运会举办期间,广泛使用环保材料,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采用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确保大运会场馆建设和赛事组织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大运会新建和改造的66个比赛训练场馆均在节能、绿色环保方面采取许多措施,特别是大运中心,采用清水混凝土、预制看台等节材技术、太阳能光电和光热技术、中水回用技术、湿地净化技术、风能利用技术、景观建筑立体绿化等十多项绿色节能技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