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严重滞后
作者:林莉君 贾婧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4 8:26:0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讯 (记者林莉君 贾婧)“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每人每天生产垃圾0.86公斤;全国农村每年仅生活垃圾排放量就逼近3亿吨,约为城市垃圾排放量的70%—80%,且垃圾排放正在以8%—10%的速度快速增长。”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甘肃省主委栗震亚用这样一组数据来说明我国农村垃圾的严峻现状。

  他说,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农村地区的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除了生活垃圾,我国农村人口粪尿的产量已经达到2.6亿吨,畜禽粪尿的产量达到27亿吨,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为7亿吨。但是由于无害化处理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大量的农村垃圾处理无序,得不到有效利用。另外,“大树进城,垃圾下乡”也是中国农村垃圾问题的独特“景观”。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垃圾被清运或转移到农村地区或者城乡结合部,仅做简单的填埋、焚烧甚至堆放。农村俨然成了城市的天然垃圾倾泻厂,进而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居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污染。

  谈到农村垃圾处理难,栗震亚表示:“首先是资金匮乏,技术落后。2008年,我国财政首度设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5亿元),但是依旧不到同级财政环保投入的1.5%,惠及乡镇仅700个左右;其次,我国到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部专门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法规,这是农村垃圾处理难的重要原因。”

  面对日益严重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栗震亚建议,当务之急是制定农村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保证法律的执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再利用应该成为政府下一步的规划目标;出台合理的垃圾处理收费方案,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治理污染,让治污企业“能挣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