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内蒙古阿拉善盟建设三大天然生态屏障防风沙 |
作者:邓华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5 9:30:5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15日电(记者邓华)经过多年生态建设,贺兰山原始次森林、额济纳绿洲胡杨林和大面积梭梭林已组成被称为中国沙尘源头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三大天然生态屏障”,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最西部,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腾格里、巴丹吉林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漠和戈壁占到了全盟面积的近2/3,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多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超载放牧和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生态日益退化、沙漠化程度不断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成为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沙尘暴源头地之一。 针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国家在2001年确定了黑河分水方案,向额济纳绿洲调水。阿拉善还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牧还林还草、扶贫搬迁等工程,推进生态建设步伐。 据阿拉善盟林业局副局长梁守华介绍,目前贺兰山植被覆盖率由过去的36%提高到80%以上,森林面积由过去的36万亩提高到现在54万亩。野生动植物大量增加,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狼也开始出没,半野生牦牛由过去几百头增加到两千头左右。 随着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拯救工程和飞播造林等工作的不断深入,额济纳胡杨林面积由3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4万亩;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梭梭林,由过去的834万亩恢复到近1500万亩;通过飞播造林,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形成了250多公里长、3到5公里宽的锁沙、阻沙带,使腾格里沙漠东侵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据介绍,阿拉善已搬迁农牧民5000多户、1.5万人,近2000万亩荒漠草场得以休养生息,草场的盖度和植被成倍增加。 “统计数字显示,阿拉善每年的大风沙尘暴天数已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10-20天减少到目前的3-9天。”梁守华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