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 |
作者:张家寿 曾林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24 17:34: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产业发展的生态优先原则,强调在产业规划和发展中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确保产业发展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产业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好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动态平衡的关系问题。由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布局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因此,应从发展的、系统的角度对北部湾经济区在优化产业布局中如何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进行探讨。 按生态优先要求调整产业结构 环境保护问题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提出的,因而,经济增长途径的选择对环境保护具有决定性影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对于北部湾经济区而言,彻底摒弃以往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实现区域产业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可循环、再利用”和经济效益的“高效化”,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提高环境准入门坎,建立严格的环保责任制,同时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通过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手段,防止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进入。二是制定严格的财政、金融、税收和价格政策,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最终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给科技含量高、能耗少、污染低、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三是采取严格的产能退出制度、对相关产业扶持和奖励、实行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举办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等等措施,督促企业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按生态优先要求 做好产业布局区域规划 产业布局区域规划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应按生态优先要求编制产业布局区域规划,以此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以错位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形成各个城市的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本地资源优势出发选择合适的产业,在沿海地区,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资源技术型及外向型的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矿业,开发海上石油和天然气、海洋医药、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工程、海洋生物信息识别与仿真技术、海洋自动控制、海洋环境保护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拓宽北部湾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领域,为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在内陆,可以选择发展第三产业和生态农业,以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北海-钦州-防城港港口腹地地段,则重点开发特色农业和加工导向型工业,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当前开发与可持续开发的良性循环路子。 二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防止盲目零星开发与重复建设。在做好产业布局的园区规划方面,将相同或相联的产业统一在同一园区,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品牌效应以及辐射效应。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环境共享、产业污染防治和企业间的产业链接,而且也有利于推进园区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做好发展生态科技、生态产业、循环经济等方面的规划,建立各产业间的生态联系,进而优化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制订扶持企业利用副产品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把废弃物转化为副产品作为资源重新利用,使上游产业的废物能成为下游产业的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按生态优先要求 积极研发生态技术 产业布局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除了需要产业自身的结构优化和产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生态技术支持。产学研联合是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废物处理技术的革新对产业布局生态化的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应积极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致力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研发和技术改造,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产业布局的生态化具体运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知识保障。特别是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要组织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形成新的技术形态——生态技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同时,区域内各级政府也要切实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生态技术承接机制,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有坚实的生态技术支持。 (作者分别系自治区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自治区党校副教授、博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