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水滋养"华北之肾" 白洋淀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作者:余建斌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1 9:52:1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保定7月31日电  曾一度绝迹的马口鱼、棒花鱼、鳜鱼又重新回到了白洋淀,芦苇返青较去年提前3—4天,野生禽鸟恢复到180多种……自从补充了生态水之后,北国水乡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据专家介绍,白洋淀年平均蒸发1773.4毫米,蒸发和渗漏量近3亿立方米,这对补充周边地区的地下水、减轻气候干燥程度、维护京津及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华北之肾”。

  由于连续7年干旱,加之上游建了大量的水库截水,使得年平均入淀水量几乎为零,白洋淀水位持续下降。这对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多种水生动物及植物销声匿迹,仅芦苇产量就减少了1/3。

  为了医治“肾衰竭”,白洋淀先后16次从上游水库调水济淀。2004年,水利部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又共同组织实施了“引岳济淀”(引岳城水库水补给白洋淀)跨流域生态补水工程,使白洋淀共受水1.6亿立方米,水位由补水前的5.8米上升到7.2米,水域面积由31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多平方公里。调水济淀保证了白洋淀的水量,避免了干涸,白洋淀又恢复了往日荷红苇绿的景象。

  尽管白洋淀水位有所恢复,生态得到改善,但是离适宜水位的8.5米还有差距,同时流域内依然没有天然和清洁的水补给。目前白洋淀上游有大小水库共94座,控制流域面积10678平方公里,总库容32亿立方米。保定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高级工程师于世繁说,水量的减少会削弱水体自净能力,容易造成淀内水污染问题。对此,安新县副县长刘春林希望能建立一种长效的补水机制,使白洋淀能保持3.55亿立方米左右的蓄水量,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保护这一颗“华北明珠”。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1日 第二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