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东海洋生物产业扬起蔚蓝色风帆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3 15:04:3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减少甚至枯竭,人类把目光转向了蔚蓝色的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发展蓝色经济已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海洋生物产业则是蓝色经济的重点之一。 今年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那么,这会给山东海洋生物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忽视还是重视? “十一五”期间,海洋生物产业就已经是山东省比较看好的产业之一。《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中提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海洋生物、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等产业,培植壮大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在这份于2008年编制完成的规划中,海洋生物被列为产业发展重点之一。 不过,仍然是在这一发展规划中,记者却发现,关于海洋生物产业的目标并不明确。在这一规划中,关于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都提出了到2012年的发展目标,如生物医药产值达2300亿元,生物农业产值达600亿元,生物制造达600亿元……然而只字未提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目标。 这是规划编制中的疏忽,还是另有原因? 当记者将这一疑问抛向海水鱼类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时,他表示,此前,海洋生物产业受重视程度确实不够。 雷霁霖参加了2010年6月在济南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他告诉《科学时报》记者,当时会场里看到的、听到的几乎都是生物医药方面的内容。会上,山东省政府提出了相当恢弘的生物产业规划,主要集中于生物医药领域,甚至某些县级市也规划了数百亿元的生物医药项目。而关于海洋生物产业方面则涉及较少。 雷霁霖认为,这样的导向是有问题的。生物医药产业的确附加值高、利润高,但目前似乎有盲目上项目的趋势。而这一趋势是与地方政府GDP第一的导向相关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王清印则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需要雄厚技术积累的。众所周知,新药研发需要很长的周期。这么多年来,国内能达到国家标准并问世的新药依然不多。因此,发展生物医药不能一哄而起。关于生物医药方面,黄海水产研究所也在做相关工作,但并不作为主要方向。 迎来良好发展契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八方此前指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蓝色经济的发展高潮将会很快到来。而海洋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将成为蓝色经济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器。 王清印也持同样看法。他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生物产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雷霁霖则明确指出,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生物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契机。 据介绍,山东省海洋生物产业起步早、规模大。以海水养殖为例,不少海水生物的养殖都是从山东开始,然后向国内其他省市扩散的。目前,山东水产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水产品养殖占农业的比重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水产品出口方面表现不俗。 据海关最新数据,2010年中国水产品出口继续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8%。在出口省份中,山东省水产品出口额居全国首位。 除以上优势外,山东省发展海洋生物产业还有哪些优势? 雷霁霖对此的回答是,从人才和技术方面来说,山东省均拥有较强的优势。山东半岛集中了全国约50%的海洋生物技术与产业化的科研力量,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海岸带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仅以青岛来说,目前就有十大搞海洋研究的科研院所。而山东省的海洋技术研发在全国也是领先的。 如今,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山东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海洋生物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王清印提出了山东海洋生物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海洋渔业仍是重头戏。我国有13亿人口,尽管海洋渔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大,但依然很重要,特别是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占山东GDP的比重较高。 第二,开发海洋药物、活性物质等。由于海洋环境条件的特殊性,造就了海洋天然产物的特殊性。例如,黄海水产研究所在海洋酶的研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丰硕。 第三,新品种培育。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产品有100多种,主要遵循“野生家养”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养殖品种通常生长速度慢、品质差。而借鉴农作物改良或畜禽改良方式,对海洋生物进行遗传改良,培育新品种,则可以达到高产、优质的效果。 第四,环保方面。人类活动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国内部分近海海域生态环境富营养化严重,一些海湾成为“死湾”,这其实就是超出了当地环境承载力的表现。 王清印表示,发展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养殖业是未来的努力方向。具体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养殖规模。以威海的一个县级市——荣成为例,这些年,科研人员通过系统研究,对那里桑沟湾的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包括总体养殖规模,藻类、贝类等不同水产品的养殖规模进行科学测算,定出规模,走出了一条比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对于海洋环境保护,雷霁霖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应立足于保护,适度开发。当前,陆域经济发展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污染事故,海洋经济发展则应避免这一失误。 认清问题 扬帆远航 目前,地方政府对产业结构的科学导向仍不时受到人们质疑。这对产业发展当然是不利的。对于海洋生物产业来说,同样如此。 在采访中,雷霁霖对某些城市盲目追求高附加值、追求GDP第一的做法表示了异议。他特别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其他产业就都是陈旧的。以海洋养殖业来说,很多人认为其是传统产业,但实际上它也可以有新模式,可以发展工业化养殖。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同样认可这一观点。在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他在主题演讲中提出,海水养殖业是战略新兴产业。 王清印对当前一些沿海城市大搞化工项目也不尽赞同,认为尽管某些化工项目产值高,但未必是最合适的项目,有些甚至可能会影响生态环境。他表示,地方政府应把握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优势特色项目。 此外,雷霁霖还提出了当前山东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观念问题。不少人不愿改变传统的模式,总喜欢沿着原来的轨迹发展,不能根据形势主动转型。二是体制和机制问题。地方政府出台的具体政策较少,不利于产业迅速转型提升,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备受各方关注。借蔚蓝色的东风,山东海洋生物产业扬帆远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