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疆沙尘暴天气呈减少趋势 干旱地区植被增多 |
作者:毛咏 文章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3 19:16:1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3日电(记者毛咏)受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多的影响,我国重要的沙尘暴策源地之一新疆沙尘暴天气呈减少趋势,而干旱地区植被明显增多。 新疆气候中心最新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3年来新疆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过去沙尘暴多发的和田地区民丰县、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除民丰县今年入春以来出现累计3天的沙尘暴天气外,柯坪、精河两地尚未出现。而历史记录显示,1971年至2000年间的3至5月,民丰县沙尘暴天气的平均天数为33天、柯坪县为28天、精河县为5天。 监测数据还显示,近3年间,精河县仅在2008年出现过一天沙尘暴天气;柯坪县2009年有7天沙尘暴天气,2010年仅出现过一天;民丰县在2009年3至5月间,累计出现沙尘暴天气31天,2010年减少到24天。 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马禹分析认为,在全球变暖大环境下,新疆地区冬季增湿明显,尤其是北疆地区冬季降水量明显增多,积雪较厚。到了春季,土地在融雪作用下相对湿润,无法满足沙尘产生的物理条件,所以天山以北沙尘天气逐渐减少。南疆主要沙源地是塔里木盆地,近年来春季冷空气入侵逐渐减少,沙尘产生的动力条件不够,沙尘天气也较历年同期呈减少趋势。 生活在新疆的人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近两年来的“湿润”和绿色的增多。自2009年起,北部伊犁河谷和北疆沿天山一带的草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数持续上升;南疆阿克苏大部分地区、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的植被指数也略有增加。 新疆北部干旱地区的准噶尔盆地植被大大增加,当地牧民感受最为明显,称“这里冬天雪厚,夏天草绿绿的,快变成大草原了”。2010年,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策勒县的沙漠里,新长出了不少骆驼刺、梭梭和沙拐枣等沙漠植物,大大提高了当地新增牛羊等幼畜的成活率。 新疆和田:黄沙“渐瘦” 绿意更浓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3日电(记者关俏俏)经过多年治理,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南缘的和田地区建起一道“绿色治沙屏障”,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 记者从和田地委了解到,近年来,按照绿洲内外生态系统功能差别,和田地区区分绿洲外围荒漠封育区、绿洲沿边沿沙退耕还林区和绿洲内部林果基地建设区,进行分类整理和科学治理,通过加大对沙区林草植被的保护力度和沙区水资源管理,大力推广节水灌溉。随着“乔、灌、草”与“网、片、带”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逐步建成,绿洲森林覆盖率已从5年前的12%提高到现在的30%。 深刻感受到环境变化的于田县农民沙依提 尤努斯说,从前世代居住在黄沙边缘的居民总是被风沙“追着跑”。“如今尽管还有风沙,但随着外围和内部防护林长大,风沙已经小了不少。现在家里的17亩地全部种上了红枣和棉花。”沙依提 尤努斯感慨地说,这可是在当初只有1亩地时想都不敢想的。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风沙灾害频繁,一年浮尘天气达到125天之多,全区有86个乡镇被戈壁沙漠包围着,长年风沙不断。为此,和田地区不断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防沙治沙专项工程,通过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推进以“防沙治沙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和田地区已在绿洲和沙漠之间建起了由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基干林和天然荒漠林组成的综合防护林体系。通过实现平原绿化,在道路、耕地、沙漠边缘等地建起一道道规模宏大、林网交错的“绿色长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