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浦口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作者:范圣楠 高杰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5 12:23:5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地处南京市的西北部,南临长江,北枕滁河,中卧老山。江之浦,河之口,自古是“金陵门户”,南京的“绿色屏障”,自然生态得天独厚。浦口区为何选择“生态文明”作为发展之路?


  对于浦口区而言,对环境负责,对50万人民的今天和子孙后代的未来负责是发展的根本。大体量的生态资源,是自然馈赠,但也绝非必然。面对发展与保护之间的“拷问”,浦口区发出这样的声音:不追求过多的高楼大厦,要的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净土;现在要为未来留足发展空间;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禁入,所有污染企业关停并转……


  如今,站在跨江发展的新起点上,浦口区更是坚持把节约资源和环保优先方针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生态成为了发展之“魂”。


  近年来,浦口区紧紧抓住“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构建“生态、现代、和谐”的发展定位,坚持高端发展、特色发展、一体发展、跨越发展,大打生态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生态文明成为新一轮发展的思维逻辑。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建成无公害食品基地,畜禽养殖规模化


  用生态环境来构建新的产业结构,用生态元素推动产业升级,吸引和提升适合浦口区发展的新兴产业,真正实现产业生态化。“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字眼,“高新”和“信息化”成为关键词。主导产业日益向高端升级,生物医药、机电设备、交通装备、船舶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正在加强核心技术和品牌培育,争取高附加值、低能耗,积极谋划升级、转型之路。


  同时,浦口区在企业中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制,建立耗能大户的基础资料库,先后关停金鼎金属材料、江星水泥立窑等9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实现了企业工业产值单耗下降13%。


  浦口区围绕苗木花卉、瓜果蔬菜、畜牧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先后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70个,总面积达33.45万亩。全区高效农业22.83万亩,高效渔业6万亩。以有机茶生产为主体的南京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其主导产品“浦桥玉剑”精品有机茶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绿色食品AA级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为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浦口区建成农村户用沼气6000户,秸秆气化站4座,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气处理工程3处,加大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力度。同时开展种植、养殖制度创新。勇于改革传统种植制度和单一养殖方式。全面推广“水稻+蔬菜”、“水稻+鱼虾”、“猪+鱼”、“鸭+鱼”等综合种养的生态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浦口区的山、水、泉、林齐备,旅游资源丰富。2004年,浦口区就编制完成了“一山三泉”旅游总体规划,在建设中,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发展原则,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采取了保护资源、适度开发、控污减排等一系列有效保障措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实施7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


  近年来,浦口区在环境综合治理、污染源控制等环保措施上狠下功夫,致力打造一个宜人宜居,拥有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自然和谐之区。实施了各镇街综合环境整治、外墙立面出新、交通干道两侧整治、城市绿化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示范亮点打造、工业污染防治等7项工程,完成清理垃圾、杂物1.7万吨,清洁河道11.5公里,清洁水塘132个,新建垃圾房265座,新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2个,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浦口人打造生态人居体系的生动诠释。


  浦口区始终把住环保审批关,再大的项目也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3年来共否决化工、电镀、造纸、喷塑等重大项目30多个,总投资达20多亿元。对全区430家排污企业实施总量控制限量排放,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为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控,浦口区建成了空气监测自动站,对通江河流和自来水取水口设置15个监测断面,并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控,每月检查不少于两次,一般污染源每月不少于1次,每年都开展多次突击的专项检查活动。


  同时,浦口区加大对污染的治理、清洁能源的改造和环保挂牌督办的执法力度。先后完成70多家企业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改造,关停林化所中试厂、石桥化工、金鼎金属材料等小化工、小电镀、高能耗、重污企业20家,完成电镀、化工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18家。对430家排污企业,实施严格控制,限制排放。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独特城市特色


  生态文明,重在以人为本。浦口区坚持以提高城乡居民居住适宜性为核心,提升居住服务功能,营造生态家园,打造“住在浦口”的城市品牌。让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与管理,让生态的效用在保护中为人所享。


  经过几年的编制,浦口区城市规划已实现全覆盖。城区范围内完成公园、广场以及城南河景观打造,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独特城市特色。


  生态文明融入了整个浦口区,走进了镇街、社区,走进了机关、学校、企业等,成为浦口人的伦理价值观,每个人都成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份子。通过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创建绿色企业两家,蓝色企业103家,占参评企业总数的84.7%。创建省市级绿色社区5个,绿色学校32所。


  同时,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也正在成为浦口区的新焦点。在巩固原有书画、旅游等生态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浦口区引进了宁波冰雪世界、吴为山雕塑馆、中央台“书法圣地——求雨山”等项目,正在培育动漫影视、书法雕刻、广告艺术、文体赛事、网络传媒等生态型创意产业。

■科学规划

生态建设工程落实处

  中国环境报讯 在生态区建设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将各项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浦口区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落实配套资金,科学规划生态发展之路,为生态区建设提供了“坚实后盾”。


  在生态区的创建工程中,浦口区成立了“网格化”的管理体系,调整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等5位区领导为副组长,区发改、财政、环保、建设、水利等46个部门、园区、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


  区政府抽调环保、农林、水利、建设、市容、统计等相关部门骨干充实生态区创建办公室,落实工作经费、办公地点、办公设备,实行集中办公。各镇街和部门都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落实精兵强将,明确工作职责,细化责任分工。全区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


  同时,浦口区还出台了《浦口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实行环保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并将环保目标任务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考核。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多次组织生态工作专题调研和创建工作现场会,听取面上工作汇报,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加大工作力度。


  在2008年,浦口区委托中科院南京地质与湖泊研究所编制了《浦口区生态建设规划》,下发《浦口区生态区建设实施意见》,随后,又委托南京大学等单位编制了烟控区、声控区、特殊生态保护区等一系列规划,成为指导生态建设的规划和依据。7个镇街都相继编制了全国环境优美镇街生态建设规划,形成了完善的区镇两级生态建设规划体系。


  记者了解到,近3年来浦口区投入生态经济、资源利用与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等五大生态体系建设、八大系列59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资金达76亿元,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以上。


  浦口区制定出台了《浦口区生态区建设奖励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鼓励开展全国环境优美镇街,生态村、绿色社区、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创建活动。  闫艳 李莉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