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低碳着装 势在必行
作者:耿丙静  文章来源: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9 13:53:34  文章录入:匿名投稿  责任编辑:ahaoxie

    2011年“两会”召开,全国人大代表褚君浩发言“中国需要制定《低碳经济促进法》,明确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节能减排指标的制定和实现方略。”

   借着“两会”的春风,山东大学 “低碳着装”团队将以2011年“两会”精神为依据,积极响应山东大学、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以及星巴克公司的号召,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山东大学 “低碳着装”团队希望通过努力开展“低碳服装”的环保践行者项目,在活动中将所学知识与低碳服装的要求结合,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身体力行,融入到实践当中去。用大学生特有的视角,在已收集、掌握的环境专业知识基础上,深入反映、认识并且思考环保问题。

   低碳服装是一个宽泛的服装环保概念,指在消耗全部服装过程中使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更低的方法,其中包括选用总碳排放量低的服装,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服装,及增加服装利用率、减少服装消耗总量的方法等。在2009年9月20日世界地球清洁日之际,由环保机构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李宁公司、帝人集团等机构共同组织的关于“低碳服装”研讨会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衣年轮”概念,率先倡导穿衣的新环保理念,号召更多的人们关注服装的碳排放问题。

   为了了解在济高校大学生“低碳着装”现状,我们选取了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大财政学院、山东警察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大学,每个学校随机选取200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见附录5)和访谈的方式予以了调研。问卷主要针对大学生着装衣服的使用年限、购买频率、服装颜色、洗衣方式、服装面料、旧衣处理等现状设计,然后用分层抽样调研的方法,对目标样本展开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济南高校大学生的“低碳着装”意识淡薄,“低碳着装”的行为更是微乎其微(如图1所示)。在校大学生日常服装的回收率不足4.7%,九成大学生因为主观原因扔掉旧衣服(如图2所示),浪费资源,与“低碳着装”背道而驰。旧衣服回收利用这一“低碳着装”方式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大学生群体的“低碳着装”意识,更重要的一方面,取决于大学校园是否有相应的“旧衣服回收”机制。

   因此,我们建议应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必要的教育,以影响大学生群体的“低碳着装”意识,进而改变他们的着装行为。另外,要利用好高校的学生组织,建立起有效的“旧衣服回收利用”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回收旧衣服,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服装消费低碳化,构建绿色校园,用我们的行动带动社会群体一起展开一场“低碳着装”运动。  

  通过对在济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只有10%左右的同学了解旧衣可以回收再利用,而有80%以上的同学服饰穿后直接扔掉。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学生旧衣再利用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是没有一种可以行之有效的旧衣回收机制。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团队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旧衣回收系统,并由此推演出了一套完整的旧衣回收商业模式。  

(一)旧衣回收流程  

  我们的回收系统有完整的流程,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各个环节相关说明与具体实施:

   a.运输:实行统一运输,可以外包给专门的物流公司来做;

   b.分类:旧衣回收后,按照相关标准做A、B、C三种分类,具体标准如下表:

   表3   分类标准  

A类  

八成新及以上的,无破损的,有一定时尚性的  

B类  

五六成新的,麻布、牛仔等耐用面料的  

C类  

有破损的,较为破烂,难以再穿  

  c.洗涤:专门的洗衣店进行清洗。  

  d.资金回笼:旧衣服变卖收入回笼后再行回购旧衣,形成可循环的产业链。  

  1.旧衣服回购。可自行上门收购,等营销等各方面成熟后,可建立专门的旧衣回收仓库,也可雇佣劳动力、兼职学生等进行回购。  

  2.仓库。在校外租用一个店头,作为总的仓库,在每个校区设立分仓库。  

  3——5.对收回的旧衣服,可以按照面料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可利用程度进行分类,分类完后进入洗衣店,进行清洗。  

  6——8.对清洗好的衣服,按照分类标准可以变卖、捐赠等。  

  当然践行低碳理念,不光要面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还有政府,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社会公众等。我们将会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来号召、呼吁这些主体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文/耿丙静/山东大学 “低碳着装”团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