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垃圾围村如何破解?
作者:徐俊华 周迎久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1 9:51:0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以奖促治”改变了传统的“以罚代管”、“以罚促治”做法,探索出了农村环境保护新思路

  ◆中国环境报记者徐俊华 周迎久


  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垃圾不仅数量猛增,而且成分更为复杂,处理难度加大。为此,河北省积极探索农村环境治理新模式,破解垃圾围村难题。


  实施“以奖促治”,两年投入1.2亿元


  说起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作,河北省环保厅自然处处长张文平向记者介绍说,自2009年开始,河北省启动实施了“百乡千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选择1000个行政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到2010年底,已有400个试点村庄完成了治理任务,直接受益人口达20多万。


  “近年来,河北省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关注度不断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张文平说。


  河北省财政设立了农村环保“以奖促治”专项资金。截至目前,河北省共安排中央和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近1.2亿元。“以奖促治”关键在“治”后有“奖”,对改善环境质量且达到污染治理目标的,给予经济奖励;做得不好的,不仅不能得到奖励,还要对相关方问责。“以奖促治”改变了传统的“以罚代管”、“以罚促治”做法,探索出了农村环境保护的新思路。


  “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带动了地方加大农村环保投入。近两年,河北省取得中央“以奖促治”农村环保专项资金6335万元,集中实施了78个村镇的环境治理项目。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共投入3810万元,重点帮扶了80个村庄进行环境整治。河北省还安排中央集中排污费1388万元,用于27个村庄的环境治理。


  建设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体系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保护好农村美好的田园风光仅依靠政府拨款是远远不够的。业内不少专家指出,必须建立起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经过3年的努力,河北省农村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鹿泉市的每个村里,都有2~15名不等的保洁员,这些保洁员每天将收集的垃圾集中到村设定的地坑式垃圾箱;收集到各村定点地坑箱的垃圾由乡镇配备专用运输车统一定期清运到指定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模式为农村垃圾难题找到了出路。


  鹿泉市只是河北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效果。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多方整治,生活垃圾处置逐步建立起了两种模式,即邻近市(县、区)的乡镇、村,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运转、市(县、区)处理”,偏远的乡镇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转运、乡(镇)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