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世界海洋日:三亚、陵水举行珊瑚礁生态修复活动
作者:邓松  文章来源:南海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8 22:22:0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南海网三亚6月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邓松)6月8日是2011“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海南省三亚市、陵水黎族自治县与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分别举办了“珊瑚礁生态修复”活动,为保护海洋环境付出努力。

  海南省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授权管辖海域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2/3,素有“海洋生物宝库”之美誉。除上千种鱼类和各种珍贵的水生野生动物外,海南珊瑚礁的品种、分布面积或生态条件均居全国之首。据资料统计,海南现有珊瑚礁分布面积2万多公顷,岸礁长度700多公里。但近年来,过度捕捞和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使海洋环境遭到破坏,珊瑚礁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长陈宏表示,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提高,一些社会组织、科研机构都致力于珊瑚礁的保护和研究。“我们单位主要致力于珊瑚病害、繁殖和生态修复等研究。”陈宏介绍称,经过四年努力该研究所研究培育出“稳定抗风浪、透水性强、生长面积大”的中型人工珊瑚礁。

  6月8日中午,陵水海洋与渔业局、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以及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志愿者来到陵水新村港至黎安港海域,将7个中型人工珊瑚礁幼苗植入到海水中。据了解,这种珊瑚礁幼苗投放到海洋后,对珊瑚礁生态修复具有积极作用。

  6月8日下午,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在三亚湾也举行了海洋宣传日活动。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段德玉表示,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发展、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三亚部分海域出现沙滩黑化、一些海域出现大量海藻,这给整个三亚的海洋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段德玉说,今后,政府将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广大群众共同努力,致力于海洋环境保护事业,改善海洋环境。

  据介绍,6月7日,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已将两个中型人工珊瑚礁植入到三亚湾凤凰岛附近海域。陈宏表示,若干年后,随着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不断推广,我国珊瑚礁资源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小链接:

  2011“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8日在全国沿海各地同步开展,中国2011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是“辛亥百年、海洋振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