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阿拉伯“独角兽”回归自然  动物保护任重道远
作者:非贝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22 8:23: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阿曼地区的阿拉伯大羚羊。(自法新社)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日前表示,对于所有濒危动物的物种而言,羚羊重新回归自然界并生存下来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动物保护学家称,一种被认定为是独角兽原型的羚羊,已成功从濒临灭绝的境地下挽救回来。

  《卫报》称,最后一只野生阿拉伯大羚羊于1972年被射杀。此后,经过多年的圈养繁殖以及再引进自然界的努力,目前在阿拉伯半岛上,野生阿拉伯大羚羊的数量已达到1,000只以上。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工作人员表示,在濒危动物红色名单上,阿拉伯大羚羊目前已经从“濒危”级别降为“易受危害”或“易危”级别。该组织表示,这在全球是首次将“濒危”动物规模恢复到此种程度。

  阿联酋环境署总负责人穆拉巴克(Razan Khalifa Al Mubarak)表示:“将阿拉伯大羚羊从灭绝边缘挽救回来是一次重要的尝试,同时也是很成功的野生动物保护的事迹,我们希望这样的经验能够运用到很多濒危动物物种上。”

  虽然在野生动物保护上取得了这样的成果,但是最新出台的红色名录(即濒危保护动物名录)中又出现了新的野生动物,如青蛙、蟾蜍及蝾螈的16个种类,其中8种动物被评定为“极危”级别。

  目前全球41%的两栖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导致其规模萎缩的原因很多,如生存环境的缩小或污染,疾病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另一个研究估测发现在目前所知的248种龙虾品种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龙虾物种处于“数据缺乏”状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主席西蒙?斯图尔特(Simon Stuart)表示:“抑制或控制动物灭绝危机的关键在于:将物种生存和其生存环境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彻底消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种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保护动物名录是实施各种保护措施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为决策者提供了当前全球物种发展的最新信息,全面揭露了当前野生动物面临的生存威胁,并且就保护野生动物提出合适的建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