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解好生态产业发展这道难题
作者:王小玲 王欢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30 9:39:2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生态产业的发展是一道难答的题,却是一道必答的题,更是一道必须答好的题。”6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在省政协生态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上直陈要义。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资源大省,四川如何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解好生态产业发展这道难题?专题协商会上,政府、政协、企业、专家四方互动互议,共同求解。

  □本报记者 王小玲 王欢

  如何从源头防治工业污染?

  推行清洁生产 实现“零”排放

  粮食储存使用杀虫剂,导致农药残留和黄曲霉素超标;酿酒用水未经净化处理,有害成分直接进入酒体……协商会上,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顺自揭行业短处,指出传统酿酒工艺中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些缺陷。

  “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必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李家顺表示,他们已引入纯物理储存粮食方法避免使用农药及杀虫剂除虫灭鼠。

  不仅仅是食品企业要推行清洁生产。“‘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把工业污染防治的中心逐步转移到清洁生产上来,引导企业通过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降低资源消耗,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省经信委副主任王建明透露下一步企业治污的主要路径。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力争到2015年在重点产业、重点园区自觉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达1000家以上。我省“十二五”清洁生产规划也正在抓紧编制中。

  如何拓展资金渠道?

  发展森林碳汇 抢占碳交易市场

  “资金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和绿色发展的首要支持。”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杜受祜说。钱从哪里来?杜受祜分析指出,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提出的加快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解决资金短缺提供了主要支持,但仍不足以满足我省需求。

  如何拓展资金渠道?杜受祜认为,日益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尤其是森林碳汇为我省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将提供新的资金和技术支撑。据统计,森林面积已占到我省幅员面积的48%,我省的森林碳汇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目前已成为全国碳盈余最多的省份。“我省应发挥森林碳汇方面的比较优势,在碳排放权交易中获益。”在杜受祜看来,四川必须抓住机遇,占领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我省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改变生态园区建设滞后?

  优惠政策扶持 加快创建步伐

  目前,我省还没有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省政协委员夏华祥分析指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生态园区,通过生态园区的创建,能形成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平衡。

  “目前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加快我省国家、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是我省发展生态工业的重要抓手。”夏华祥指出,在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循环经济制度的情况下,需要政府、企业、工业园区三个层面共同推进生态园区建设,我省可选择有条件的园区先行试点。

  他建议通过优惠税收、贷款、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等方式,对生态工业园区给予鼓励。一方面推行“补链”战略,引进与现有企业相配套的产业或企业;另一方面应部署静脉产业,以实现园区内区域性整体联动。“一些地域相邻、产业互补的园区还可以构建更高层面、更大规模的产业链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