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上海鸟类数量减少源于植物多样性缺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东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13 16:33:3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没有了鸟儿、少见了知了,与人相伴的只有炎热的午后和擦不完的汗水……夏天正逐渐变得单调。

  对于夏日里绿阴不足、动物罕见的现象,上海风景园林学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邬志星认为,植物多样性缺失正是申城面临的关键问题。 “树种单调乏味、植物群落数量偏少,不仅不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也将威胁小鸟、昆虫这些自然界 ‘原住民’在城市里的生存。 ”

  鸟儿为何越来越少:没有大树,种类也单一

  “没有大树,小鸟会没有安全感,所以它们宁愿去野外安家,也不愿在城市里落户。”这是邬志星对如今夏天的评价。

  植物多样性的缺失,正是造成鸟儿不愿在城市安家的源头之一。邬志星表示,不同的动物,对栖息环境都有不同的要求。以鸟儿为例,它们为了追求安全感,往往会选择高大的树木筑巢,而有一些昆虫则喜欢在茂密的灌木丛中生活。

  “然而,上海树种单一,满眼所见基本都是香樟、银杏、桂花和枫树,且由于近年来更换树木过于频繁,大树数量缺少,因此对于鸟儿、昆虫来说,能用来栖息的地方也越来越少。”邬志星说。“根据上海的气候、环境特点,可用在本市的树种、植物品种可达500-600多个,比如很多优良树种如杂交鹅掌楸、火炬漆、合欢、皂荚、枫香、三角枫、乌桕、七叶树、无患子等。但遗憾的是这些都没有大量采用。”邬志星说,植物群落形成不了气候,就吸引不了昆虫和鸟儿的到来,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树木的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多。

  如何更好降温:乔、灌、草是最佳拍档

  一边种树,一边却无法形成有效的遮阳绿阴,对于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邬志星认为根源在于城市绿化的配置不够合理,导致树阴不成片、降温效应不明显。

  据了解,在自然界,乔木、灌木以及草地三者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绿化效应,这是因为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并且互为依托。

  “比如乔木,长得最高,它能用大片的树叶遮挡阳光,让身高‘居中’的灌木能在清凉的环境里好好生长。而为了报答乔木的‘保护’,灌木能保持区域环境的相对湿度,帮助乔木叶片不至于被晒坏。此外,地处最底层的草地能够见缝插针地找到生长地,并且起着涵养水分、巩固水土的作用。”邬志星说。

  据介绍,目前在上海,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已经不多,其中在瑞金二路、复兴中路的民防大厦旁以及宜山路、柳州路这些地点仍可见到,“这种配置的绿化不仅能给人优美的视觉享受,还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绿化降温的作用。”

  对于本市很多地区采用的香樟、银杏、桂花或枫树等单一的配置,专家称这属于“血脉不通”的现象。“只有简单的几种树,无法与其他树种相互呼应,这种局面的后果就是难以缓解热岛效应。”

  如何打造城市景观:不必依赖“外来树种”

  城市绿化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观。“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色彩,这样可以凸显出城市的特点。但频繁地更换花草不仅增加养护成本,而且也难以养护。”邬志星表示,如加拿利椰子、华盛顿棕榈,这些热带树种虽然在它们的本土看起来很美,但放在上海就会有些“水土不服”。

  邬志星进一步解释说,一方面,热带植物的存在会让人产生不知这里属于热带还是亚热带的错觉,另一方面它们需要精心呵护才会成活。“一到冬天要包扎,一到春天要脱卸‘保暖衣’。如果冬天出现十多天连续-10℃的极端天气,还会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相比之下,邬志星认为本地的很多植物完全可以用来装点每一个季节。比如,春天有杜鹃、山茶、梅花、樱花、海棠、玉兰、月季;夏季有石榴、紫薇、绣球、荷花、合欢;秋天有桂花、木芙蓉、菊花、柿子;冬天有八角金盘、枇杷、腊梅。“这些既能让人们大饱眼福,同时还可以丰富城市里的植物多样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