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广州建设蓝皮书》:2015年全市产垃圾306万吨 |
作者:谭万能 曹蓓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28 11:36:0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南都讯 记者谭万能 实习生曹蓓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广州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1)》(以下简称《广州建设蓝皮书》)近日出版。其中,广州市社科院专家撰文对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进行现状分析和目标预测,认为广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仍呈逐年递增趋势,预测2015年全市垃圾总量将达306万吨。在填埋容量有限、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建议在健全精细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基础上,再将焚烧作为终端处理措施。 现状:填埋每年需360亩地 报告显示,从1995-2009年以来,广州市中心六区日垃圾产生量从2875吨大幅提升至8148吨,预测广州中心城区2015年、2020年和2025年的垃圾生成量分别约为306万吨、320万吨和331万吨。 目前,广州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以填埋为主,全市垃圾填埋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其中,中心城区垃圾填埋与焚烧处理的比例为87.5:12.5,而且主要集中在兴丰填埋场和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而外围地区分别在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当地处理。但是,由于容量有限,兴丰卫生填埋场和番禺生活垃圾填埋场到2012年将要实行封场。届时,若无新的办法,每天将有9000吨垃圾处理缺口。 报告认为,如果继续采取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广州一年要增加360多亩的土地。 行动:餐厨垃圾宜单独处理 2009年年底,广州市日产生活垃圾总量约为17800吨,人均日排放量约1.2千克,进入终端处理的垃圾约为12000吨,已分类回收并加以回收利用的约5800吨,分类回收资源化率为33%,在全国大城市中处于先进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垃圾拣拾者队伍从业人员约10万人,废品收购站及临时性的收购点约5000个(其中有登记注册的2160个),每年约480万吨废弃物被回收利用,其中含生活垃圾回收利用160多万吨。因此,报告认为,广州实行垃圾分类有潜在的条件。 广州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中,有超过50%以上是餐厨垃圾。因此报告认为,推行垃圾分类,餐厨垃圾单独处理势在必行。 前景:做好分类、减量,焚烧仍是出路 目前,广州每年垃圾分类和回收的资金投入是2000多万元,而建设一个垃圾处理厂通常要5亿-6亿元,也就是说95%以上的资金用于末端处理,报告认为这明显是一种被动的垃圾处理方式。而在发达国家,2/3的资金花在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和管理上。 因此,报告认为广州市应该转换垃圾处理思路,不应该一味强调垃圾困局,而应该在利用垃圾分类做好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安全的方式进行处理。在这种前提下,选择垃圾焚烧将是目前最经济的选择。 ■ 链接 垃圾处理场建哪好? 建议萝岗也建固体资源再生中心 报告对广州市最为人关注的垃圾焚烧场选址也给出了布局规划建议。认为“在山地较多的地区,可以利用森林公园核心区建设焚烧发电厂,远离居民密集区域;在靠江近海的地区,可以学习澳门和新加坡的建设经验,考虑利用未开发的江州、离岛,或者通过填海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 报告中建议,萝岗区建设日处理规模4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中心城区: 李坑固体资源再生中心:在现有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旁边建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征地10万平方米。 兴丰固体资源再生中心:在现有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旁征地64.7万平方米建设卫生填埋二期工程。 萝岗固体资源再生中心:在萝岗区征地200万平方米建设固体资源再生中心,包括建设日处理规模4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规模1000吨的垃圾综合处理厂等。 南部板块: 南沙区:南沙区单独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区内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 番禺区:在番禺大石会江(备选地址待番禺区进一步规划论证)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处理规模2000吨/天。 北部板块: 花都区:对现有花都区狮岭卫生填埋场进行扩容改造,使填埋容量达到1500万立方米,并在狮岭卫生填埋场旁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 增城市:对现有增城市棠厦填埋场进行升级改造,选址建设新塘垃圾焚烧发电厂。 从化市:对现有潭口填埋场进行扩容,另选址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