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能源生产与减排两不误
作者:毛黎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11 7:42:2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 黎

    多年来,美国农业部一直在实施旨在保护国家自然资源的“土地休耕计划”。这是一项政府引导的农地拥有者自愿参加的计划,它鼓励参加者将自己受到严重侵蚀的农地或其他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的土地改变成自然植被覆盖区。农地拥有者与美国政府分摊资源植被区的建设费,并从政府那里领取年租金。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信息,“土地休耕计划”帮助美国大量农田的耕层(或表层土)免受侵蚀。通过减少水资源流失和水底物质沉积,该计划不仅保护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而且帮助改善了湖泊、河流、池塘和小溪的条件。至今,在美国不少地方,因“土地休耕计划”而出现的植被覆盖区已成为当地野生动物数量得以增加的主要因素。

    植被区转为玉米和大豆田不可取

    然而,随着美国对生物燃油需求的增加,部分农地拥有者看到了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可观利润。于是,有人提出“土地休耕计划”应该更加灵活。当市场有需求时,该计划应该允许人们将植被区转为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地,成为农业生产田。就在玉米种植者的呼声越来越高时,近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农地拥有者和政策制定者不应急于将“土地休耕计划”中的植被覆盖区转为玉米和大豆田。

    在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科学家发表了他们针对“土地休耕计划”的植被区和其对生物燃料生产影响的研究报告。报告首次直接告诉人们,将植被覆盖区转为玉米和大豆田所带来的碳成本极高,即使是采用防止土壤中碳排放的非耕犁耕种方法生产玉米和大豆也是如此。

    当土地从植被覆盖区转为农田时,土壤中将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效应气体。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后伊利亚·格尔范德认为,在新的生物燃料作物生产的可再生燃料抵消因土地转换而释放的二氧化碳之前,新生物燃料作物将不会带来任何减排效果,反而形成了碳债务。事实上,对大气而言,植被覆盖区转为农田的过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如同燃烧化石燃料。

    植被区用来种草可实现双赢

    格尔范德表示,在生物燃料作物有益于减少气候变化前,必须偿还土地转换时形成的碳债务。而在土地转换时,即使采用非耕犁耕种方式可减少2/3的碳债务,但是这项债务也需要通过种植长达29年至40年时间的玉米和大豆这类用于生物燃料的作物才能偿还。相反,如果利用“土地休耕计划”的植被区种植能生产纤维质乙醇燃料的植物,那么不仅可以防止碳债务的产生,而且还能获得能源并减排。

    研究报告合著者、密歇根州立大学作物和土壤学教授菲尔·罗伯森表示,美国全国范围内拥有3000多万英亩的“土地休耕计划”植被覆盖区,它们极其有利于气候、野生动物和其他自然保护。他认为,在“土地休耕计划”植被区种草而不是将其开发出来种植玉米或大豆,能长期有利于气候和野生动物,并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生物能源原料。未来,一旦纤维质生物燃料市场发展起来,这将在土地拥有者和环境保护者之间形成共赢的局面。(本报华盛顿8月9日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