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保先行 这里的幸福指数在提升 |
作者:夏丽莎 王建峰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5 9:09:0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这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孰轻孰重?谁先谁后? 在成都温江区,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他们从未因发展而在环境问题上做出任何妥协和退让。 近几年来,温江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为指引,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区、四川省生态区、国家生态区等专项工作,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美丽生态、人民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随着 “国家生态区”、“国际花园城市”、“影响中国・特色魅力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绿色亚洲人居环境奖”等国内国际桂冠的获得,一座“生态园林型现代化新区”已然屹立,温江成了成都市的一颗绿色明珠。 正如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姜晓亭所言:“温江的实践充分证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完全可以有机统一,甚至环境效益还带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温江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发展的路径。” □夏丽莎 王建峰 高雅 环保是一种社会责任 城市发展,不进则退。 然而,历史经验表明,发展,不等于索取、透支生态,不等于产业布局的盲目扩张、企业利润的片面追逐。发展是一门科学、一种道德,环保是一种智慧、一种责任。 2006年以来,温江区分别启动了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区、省级生态区、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在创建工作中,温江不断加强城乡生态环保规划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管执法、环境监测等,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创造了“两个率先”(率先通过技术核查、率先通过考核验收)。目前,温江区已成为环保部、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保示范建设的重要联系点。 2010年,全区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一年下降4.1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建成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村、生态家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生态细胞工程共计711个。公众对环境质量满意率达95%以上。 成绩的背后,书写着一个地方政府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成为温江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成为温江借力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品质提升的跨越之道。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要务。自2006年开始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就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决策、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环保部门牵头协调、区级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温江区创建四川省环境模范区规划》、《温江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等规划先后出炉,生态指标作为刚性要求贯穿于城市规划体系之中。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温江区不断加大财政和科技投入,政府累计投入资金近16亿元,吸纳社会资金25亿元,用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借助成都市强大的科技人才和高层次智力资源,为温江制定重大产业政策、社会发展政策和规划布局重大生态环境项目、生态经济项目等提供咨询和指导;不断强化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构建生态的能力保障体系。 环保是一种生活方式 培养一种环保意识、养成一种环保习惯、影响一个环保的决策,这也许就是保持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在温江,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切入点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被视为满足温江发展内在需要和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的有效举措。 为有效防控大气环境污染,温江区先后制定多个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扬尘治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加强油烟污染治理。 同时,温江区还全面实施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日常环境监管和污染源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有效确保了区域环境安全。 在温江,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被看作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区委、区政府将提高群众环境意识作为宣传工作重点,不断创新环保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加大对居民环境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居民了解,如何减少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 在群众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树立良好的环保法制观念,有效提高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随着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区、四川省生态区、国家生态区等专项工作的深入,环保理念开始融入到普通百姓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渗透到温江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在为百姓提升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 少用一个塑料袋、调高空调一度、节约每一滴水、少开一天汽车……如今,倡导“低碳生活”已经成为温江的一大特色,也正在成为每一个温江人的生活习惯。 环保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保护环境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理念在温江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有力证明。 在达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的目标下,2008―2010年,温江区经济持续增长率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人均GDP以接近20%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区GDP达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增长18%。 数字背后,彰显的是温江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战略智慧。 近几年来,温江区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全面推行“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节能、节水、节地、节约原材料等为重点,推进经济发展向“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可循环”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把发展生态田园型都市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把发展新型生态工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突出发展生态型现代服务业,真正走上了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 同时,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住在温江、吃在温江、玩在温江、创业在温江”的环境效益显著。 众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投资项目纷至沓来。2010年新引进项目296个,其中新引进重大项目20个;实际到位区外资金219.1亿元,同比增长13.71%;到位省外内资120.34亿元,同比增长27.3%;到位外资7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65.8%。 毋庸置疑,温江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实践和探索,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温江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生态是温江发展的本底,保护好、发展好、发挥好、利用好温江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温江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温江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