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建设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
作者:张陆龙 文章来源:绍兴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18 8:13: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一座走过2500年的古城,吸引世人目光的,不仅仅是遍存的古迹、深厚历史积淀,还有崇尚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行动。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在治水、治气、控污等方面成效卓著,为400余万生活于斯的人民带来了福祉,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2008年,绍兴市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联合国人居奖”。
[ 声 音 ] 生态让古城更具魅力
“绍兴在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农村生态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生态文明保障等五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考核组
“环保的高门槛,挡住了污染项目落户或企业无序扩张的脚步。如今的镜岭山水名声在外,成了大型影视拍摄基地。两年里我们获得了‘省级旅游强镇’称号,还摘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桂冠。”
——新昌镜岭镇党委书记胡玲萍
“站在双亭河边,静静流淌的小河水质明显变清,两岸不见一点垃圾。 清水工程真的好!这样整治下去,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
——绍兴县华舍镇居民金锦云
[ 进 程 ] 一路艰辛留下坚实步履
“绍兴的水应该为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作出贡献,但我们首先要护水、亲水、治水、活水,水才会回报于人。”市委书记张金如曾在一次调研中指出。
工程浩大的绍兴城市内河水网整合治理,在2007年正式启动。针对当时内河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市区开始以清淤、截污、引水和强化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三年整治。2010年,绍兴再次实施清水工程新三年计划,范围扩至整个曹娥江流域,并涉及十大方面内容。其中,投资4个多亿的曹娥江市区引水工程于今年2月完工通水。
在治水发力的同时,绍兴也将空气治理和污染控制作为一项民生大事来抓。2008年,市区启动深化蓝天工程行动,重点整治汽车尾气、餐饮业油烟废气、施工扬尘、工业废气等。去年8月,市政府公布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方案,目标是五年内通过实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绿色交通物流工程、城市大气防治污染工程等,确保全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绍兴县对印染业的整治力度值得一提。该县去年启动印染业集聚提升计划,5年内要把百余家印染企业集聚至滨海工业区,政府配套30亿元资金。落户企业须签署协议: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
而在全市面上,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后列入国家及省强制淘汰目录的落后产能、非法产能、“五小”企业要关停,社会贡献排序列最末档的市区工业企业也将被淘汰出局。
[ 成 效 ] 长期战略只为永续发展
在生态建设体制机制上,绍兴不遗余力地在探索创新,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供有力保障。如今,生态环保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两年多来,随着曹娥江沿线采砂船回收力度不断加大,流域水质明显改善。“今年梅汛期间,引水工程监测的原水水体部分指标甚至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绍兴水利部门负责人说,清水工程实施到明年底,要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市区河道水质根本好转,大部分水体标准达到Ⅲ类水体标准。
数字也表明,到去年末,绍兴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23%,全市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18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全市分别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3个和省级生态乡镇4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65%,超过85%以上天数的大气环境质量为优良……
去年8月,绍兴出台推进生态文明的实施意见。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绍兴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