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去年成都新增26个蓝天 环境质量有大幅度改善 |
作者:刘鹏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0 10:45:1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过去8年中,成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有了大幅度改善 ●城区空气质量仍然未达标,水环境问题尤其突出 ●环保部门将加强防治工作,努力减少人为污染 昨日,成都市环保局局长王文斌来到成都市委党校,就“成都市如何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问题展开主题演讲。他表示,经过一系列治理工作,在过去8年中,成都市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至今问题依旧突出。对此,未来五年,成都市将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环境质量,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净土,留一片发展空间。 王文斌介绍说,2003年以来,成都市坚持以治污为龙头,先后组织实施了东郊产业结构调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减排等主题环保行动,极大提升了全市综合竞争力。 经过持续努力,成都市水环境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河流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成都市地表水达Ⅲ类水域标准的断面比例由2005年的25.68%提高到2010年的73.2%,劣Ⅴ类水域断面比例由2006年的18.3%降低到2010年的9.8%;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虽然仍为劣Ⅴ类,但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了43%。 此外,成都市大气环境质量也得以持续改善。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05年的293天提升至2010年的319天,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基本保持稳定,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均大幅度下降。 城区空气质量仍未达标水环境问题突出 王文斌认为,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成都环境质量得到的很大的改善,但问题仍然突出。从行业看,成都市工业污染虽然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排污企业数量多,污染成分复杂,危害和影响大,治理难度也较大;城镇生活污染负荷已开始超过工业污染,尤其是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困难,垃圾处理问题矛盾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畜禽养殖、秸秆、生活垃圾已日益成为重要污染源。 从环境要素来看,岷江内江(黄龙溪断面)出境水质仍为劣Ⅴ类,部分中小河道污染较为严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不能完全达标,备用水源工程尚未开工建设;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仍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4%。 努力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 针对成都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王文斌表示,环保部门将加强工业、畜禽、农村面源、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涉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严控扬尘污染、燃煤污染和机动车污染,加强中小河道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努力防范环境事故,积极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力争市域内水功能区和大气环境质量达标。 此外,王文斌介绍,“十二五”期间,成都市的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较2010年下降17%,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8%、10%、8%、10%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成都市将采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淘汰“两高一资”项目和落后产能,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污染处置效率等应对措施,确保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全面完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