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专家:美国卫星撞地球本可避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3 8:26: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位于轨道里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的艺术概念图。

    “此次卫星撞地球的麻烦本来可以避免。假使在燃料充足时,将卫星引导到不易坠落的更高轨道,或是操控它坠入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坟场’,就不会有今天对地球的威胁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卫星撞地球威胁并非个案。欧洲航天局在今年9月12日宣布,其掌控的退役观测卫星ERS2号已耗尽了自身燃料,目前在加速下坠,将来也可能造成难题。

    庞之浩说,有关国家应该更加科学地规划,让每个航天器都能“听话”地找到归宿。

    不过,庞之浩说,公众对于卫星撞地球不用过于担心。失控卫星对地面的主要威胁来自于体内的“硬骨头”。部分卫星的关键部件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制造,而燃料箱的结构设计一般非常坚固,这些部件在卫星坠入地球大气层时难以全部烧毁,残留的碎块会砸向地面。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碎块会落到海洋或荒野等无人区。另外,美国等国家现在已经有能力在碎块坠地前约2小时较准确地预报坠落地点,因此受威胁地区的人员有时间疏散或躲避。

    庞之浩说,目前有5种控制航天器坠地威胁的方法:

    一、把退役航天器转移至不妨碍其他航天器运行的轨道,如远离地球的高轨道;

    二、将退役航天器引导坠入指定海域;

    三、体积较小的航天器可以任其自由坠落,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

    四、当航天器坠至距地球很近的太空轨道时,用反卫星武器将其炸成碎片。这种方法通常只对涉密航天器使用,因为如果实施得不好,航天器碎片向上飞,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五、使用航天飞机等大型载人航天器捕捉退役航天器,带回地面。但由于美国航天飞机退役,目前这种方法已经无法实施。

    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人类也有可能获得更多手段处理卫星撞地球的麻烦。庞之浩介绍说,有研究者正在尝试用可降解材料制作航天器,以便它们重返大气层时可轻易地“化作青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