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向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说“不”
作者:汪喜东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5 8:32:0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威海讯 日前,一位投资商带着50亿元的投资项目来到了威海工业新区。由于投资商不愿意配套环保设施,工业新区坚决把这个项目挡在了门外。“生态化工业新城的金字招牌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威海工业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连新说。

  虽然起步较晚,招商引资压力较大,但威海工业新区走出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误区,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生态文明,对投资项目严格把关。在项目引进上,按照“拓展中心城市框架的经济增长极和新兴城市板块”的定位,在坚决向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说“不”的同时,向高新产业项目敞开了怀抱。工业新区特意聘请同济大学的专家进行概念性规划,相继建设了碳纤维材料产业园、汽车配套产业园、船舶配套产业园、机电工具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新医药、海洋科技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已形成聚集效应。

  着眼于打造生态化新城,威海工业新区对第三产业情有独钟,精心打造行政金融商务区、商贸物流聚集区、生态休闲度假区三大板块。正在加紧实施的上海大公馆、五星级酒店、昀卓国际商务大厦以及家居建材城、五金机电城、高鹏国际广场、生态汽博城、海洋生物制品城、阳光新地旅游开发、拉漫红酒主题旅游度假、怡海教育社区等现代服务业大项目,使新区初步拉开现代化产业都市的新框架。3-5年内,威海工业新区将打造成集行政办公、总部经济、商贸金融、创新孵化、生态居住、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核心区。

  在严把环保门槛的同时,威海工业新区生态保护不遗余力。草庙子河是新区境内的重要河流,原先垃圾满河,臭气熏天。去年开始,工业新区投资1.3亿元,对全长5.1公里的草庙子河进行水岸景观环境整体改造,景观绿化面积达43万平方米。如今,远近闻名的臭水沟已成为一条靓丽的景观河,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威海威浩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威海嘉禾牧业有限公司、威海威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威海粮食仓储物流中心、上善堂芦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涉农龙头企业项目相继落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