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克服繁育"三难" 卧龙大熊猫开始"优生优育"
作者:陈黎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6 11:30:4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了解到,今年,中心共繁育大熊猫4胎6仔,相比往年近20只幼仔的产仔量减了不少。

   而这样的数字,正是源于中心今年全面推行的“优生优育”计划。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表示,在克服了大熊猫繁育“三难”——“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成活难”问题后,人工圈养大熊猫繁育,已从“重视数量”时代跨越到“优生优育”时代。

   据张和民介绍,截至2010年底,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经超过了300多只,在此基础上推行“优生优育”计划。中心把大熊猫遗传多样性优劣分为6个等级,只有排在前3个等级的大熊猫,才会被安排配种。

   “今年,参与繁育的雌性大熊猫有10只左右,所以产仔量比原来少。”张和民说。而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大熊猫配对被分为7个等级,个体之间为直系亲属和近亲属的第7个等级为“绝对禁止的配对”。张和民说,今年全国大熊猫幼仔的总产量也比去年降低了一半左右。

   根据科研人员观察,提前断奶的幼仔发病率上升,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行为学习时间,“可能影响到将来的繁殖行为。”现在注重“优育”。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尽量让熊猫幼仔自然断奶,多跟妈妈学习。“现在我们会让产仔的雌性熊猫隔年繁育,让它们有修养和恢复的周期。”该工作人员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