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建设绿色环保城市 拓展可持续发展新空间
作者:刘远 马金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6 15:53:3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珍珠河
珍珠河
建设绿色环保城市 拓展可持续发展新空间
  秦淮河:2008年,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告竣。16公里长的河道两侧550个排污口实现了污水截流,沿岸工业企业和违章建筑全部迁移拆除,建成了石头城、西水关、中华门城堡、运粮河口等5个历史风貌休闲区和26个主景区,同时开通了长江金胜村段至节制闸入主城秦淮河的生态引水补水线。今天的秦淮河,桨声灯影,成为一条流动、美丽、繁华的河。
珍珠河
珍珠河

  生态建设篇

  去年,在中国环境规划院公布的中国环境宜居城市“榜单”上,南京凭借生态环境、生活宜居性、城市环境管理3个“第一”,成为生态最佳城市;综合得分在31个省会城市及5个计划单列城市中排名第三。

  高分背后,是实施“绿色南京”战略的大手笔5年来,年均造林10万亩,打造“绿色南京”;5年来,年均削减二氧化硫2.6万吨、化学需氧量1万吨,构建“绿色产业”;5年来,累计淘汰黄标车逾万辆,实施机动车国IV排放准入标准,营造“绿色呼吸”……

  本着“环保优先”方针,一系列重大区域性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工程得以实施,城市环境综合管理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稳中趋好”的环境质量,不仅让南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拓出新的空间。

  数字中的“生态南京”

  ●年均造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每年1个百分点的增幅。

  ●关停小火电机组78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水泥产能分别达到166万吨和326万吨。

  ●完成24家重点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完成关停小化工企业213家。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0.8%,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市130个主要水体中,监测断面达标率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其中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上升了8.9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体的断面下降了3.2个百分点。

  ●2007年以来,全市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4年达到80分以上。

  ●挂牌督办突出环境问题200多件。受理环境投诉8万余件次,查办4万余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累计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区267个,占社区总数的33.7%。

  ●建成餐饮污染控制示范街75条,整治餐饮企业超过1200家。

  镜头下的“生态南京”

  2006年以来,公众对城市环保满意率保持80%以上

  南京,一座绿色环保的宜居城市。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等生态指标,在中国同类城市居于前列。

  5年来,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市、打造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战略目标,我市把环保优先方针作为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的重要内容,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区域性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工程,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明显增强。

  5年来,全社会环境保护投入突破600亿元,占GDP的比重持续保持在3%以上。全市累计实施污染减排项目621项,削减二氧化硫减排放12.78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约5.19万吨。全市新建扩建市级污水处理厂9座、县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45座,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50万吨以上,基本实现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的全覆盖。投资1.2亿元的南京危险废物填埋中心一期工程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合作建设的专业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厂已建成投运。与此同时,投入100亿元,相继完成了“7344”、“2234”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乡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保持在100%,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安全、优良的水源地之一。城市内河(湖)生态引水补水工程初具规模,累计实施引水补水总量15亿立方米。城区黑臭河道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内秦淮河北段、里圩河、清江东沟等10条河道整治已初显成效,城市主要河湖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场站15座,在全省率先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和区域限行措施,累计发放车辆环保标志65万余枚,分阶段对中山陵、中心城区和河西地区实施了高污染车区域限行,累计淘汰黄标车1万多辆。

  今年7月,我市江宁区、高淳县分别被授予“国家生态区”和“国家生态县”称号。目前,浦口区“国家生态区”创建通过了国家级技术评估。全市郊区县创建各级环境优美乡镇55个,其中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5个,133个村获得省市级生态村称号。以“六清六建”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省级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56个,建设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117个。

  2006年以来,历年城调结果显示,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保持在80%以上。2007年以来,全市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达到80分以上,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特别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2010年,最新公布的中国环境宜居城市监测指标排名,南京在31个省会城市及5个计划单列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三,其中南京的生态环境、生活宜居性等指标均位居第一。

  强力遏制工地扬尘、车辆排污

  从源头上降低空气污染

  工地扬尘与车辆排污,并称城市空气污染两大源头。

  去年,市政府严令:对整改不达标的工地,不但责令其停工,还将按高限进行处罚;对扬尘控制评分连续不及格的施工单位,责令其退出南京市场。绝大多数“裸工地”开始“穿衣戴帽”, 落实扬尘防控措施。

  中山陵景区、中心城区、河西地区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区实施了针对高污染车的限行措施,倒逼逾万辆黄标车、老旧车淘汰更新,相当于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近万吨。

  今年,南京对新车注册登记、二手车过户转籍实施国Ⅳ标准,这标志着南京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国内第5个实施国IV排放标准的城市。据悉,1辆国IV车的排放量,仅为1辆黄标车的1/28。机动车的提标将大幅降低空气中氮氧化物以及污染颗粒。

  年均造林10万亩

  森林覆盖率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

  5年前,由于没有规划“绿线”的约束,要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区新建成片的绿地,难度超乎想象。2006年,园林、农林与规划部门编制完成覆盖全市域的《南京全地区绿地系统规划》。按照规划,我市将主城243平方公里中35%的用地作为绿地控制,其余65%的城市其他用地中,规划绿地也在25%以上。

  “绿线”约束了建筑对绿地的侵占,也让“泼绿”放开了手脚。近5年来,南京年均造林1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每年1个百分点的增幅,去年已达25%。

  主次干道绿化、重点河道以及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等显著提升城市绿化率的项目接二连三地上马、竣工。南京形成了江北大道、滨江、雍六路沿线景观林,南钢、大厂、化工园片区卫生防护林,八卦洲苗木林等一道道郁郁葱葱的“绿色风景线”。

  年均削减二氧化硫排放2.6万吨

  减幅在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

  5年前,重化工业发展曾带给南京巨大的环境压力。对二氧化硫减排影响最大的电力、冶金和石化三大行业并存于南京,且规模巨大。“减排”成为南京产业发展最迫切的任务,一时间,各大型工业企业被强制要求安装脱硫设备。

  相关部门以电力、冶金、石化行业为重点,多措并举在脱硫工艺上干法、湿法、氨法并用,在减排手段上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与关闭、搬迁、改造一并实施。据统计,5年来,全市累计削减二氧化硫排放12.78万吨,年均2.6万吨,削减幅度在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

  今年7月,一轮以“先停产、后整治”为主要特征的铁腕治污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涉及173家“三高两低”企业。截至目前,关停企业逾120家,其中绝大多数为“直接关闭”。权威部门测算,173家企业全部整治完毕后,化学需氧量每年可减少30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可减少7500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