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宜兴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
作者:侯力明  文章来源:江苏经济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19 8:23:4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讯(记者 侯力明)在昨天举行的2011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宜兴新获批的“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揭牌。“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今天,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宜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苏这样评价该市新获的两大殊荣。而一流的生态确实倍增了城市竞争力,宜兴在新近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排名跃升到了第五名。

  “没有良好的生态,就难以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项目、发展高端产业。”王中苏称。宜兴的生态环境之优美秀丽是来之不易的。该市市委、市政府很早就认识到,生态投入在短期内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从长远看,生态投入是一笔最有价值的投入。为此,近年来宜兴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上累计已投入资金43亿元,占同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0%,构建了省内一流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与此同时,为了彻底告别“以环境换取增长”的历史,该市连续多年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倒逼产业转型、建设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坚决做到“四个一律不批”,即:新办化工企业一律不批;有氮磷排放和污水不能接管的项目一律不批;超出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近年来,该市共有315个项目被环保部门“一票否决”,其中最大一个项目总投资达80亿元,每年对财政的贡献可达2亿元。此外该市累计关停化工企业501家、琉璃瓦企业324家,矿山轧石企业基本退出。

  劣质产业的退出,既优化了生态环境,又为宜兴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宝钢、国电、东方电气、保利集团、苏宁环球、大连万达、红星美凯龙等实力名企先后落户宜兴。在昨天下午举行的洽谈会项目签约仪式上,又有41个内外资重大项目花落陶都,总投资规模近400亿元。记者浏览了一下项目名单,发现这些项目不仅体量大,而且主要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综合体、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等多个领域,与宜兴的生态禀赋高度融合。清华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将在宜兴开发区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清华科技园宜兴分园,“宜兴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磁石",吸引了我们。”公司副总裁秦君如是说。而即将投资百亿在宜建国际工业博览城的五洲国际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承强,在回答“为什么会来宜兴投资”时,只简简单单一句:“这里太美了。”

  循着“用生态投入带动产业投资,以产业升级促进环境升级”的理念,宜兴脚踏实地走上了一条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型发展之路。目前该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构架基本成型,高端电缆、节能环保、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已达54%。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