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打造西部城市未来生态生活新“典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西安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20 8:38:4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过去这里污水横流,到处是烂泥坑、烂沙坑,连个人影都看不到,现在政府出资改善生态环境,建起了公园,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与大自然来个"零距离接触",感觉就好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正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晨练的郝大妈激动地说。

  近年来,灞桥区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区域可持续发展,突出原生态特色,扭住浐、灞、渭河综合治理等骨干项目不放松,积极开展生态重建,做靓城市生态品牌。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便是该区坚持生态立区、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的重要举措。

  灞桥区投资6亿多元,建设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打造一条文化、绿色、宜居的生态廊道。日前,公园二期总体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届时,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今,每天特别是早上和晚间,总有数以千计的市民群众到湿地公园里休闲娱乐,唱歌跳舞,在优美的生态环境里尽享自然之美。

  “八水绕长安、灞桥有其三”,水是灞桥的特色资源。在加大生态重建项目力度的同时,灞桥区突出“大河”、“大绿”、“原生态” 这一特色,不遗余力地实施浐灞河综合治理,已建成生态景观区8000亩,形成了20公里绿色生态廊道,浐、灞河水源地水质连续5年100%达标,为“水乡”灞桥的发展奠定了“水基”。依托洪庆山、白鹿原良好的森林植被,深入推进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白鹿原(鲸鱼沟)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全区新增绿化面积640万平方米,栽植生态林9万亩,经济林12.9万亩,林地覆盖率达45.2%。

  如今,漫步灞桥的沿街广场、居民社区、道旁河边,到处都能感受到绿树婆娑、沁人心脾的宜人气息。而这也正是灞桥区将生态文明理念更好地贯穿到城市规划设计中,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得到的必然结果。

  为营造天蓝、水清、地绿的优美城市环境,近年来,灞桥区不断加大创卫、四城联创、城市建设管理提升等工作力度,不断优化绿色空间布局,完善绿化生态功能,凸显“绿水城市”特色,提升良好人居环境。共栽植大规格树木13500余株,全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建成纺一路绿化广场、思源学院商业街绿化广场等18个,总面积72150平方米;过境高速绿化整治92.7万平方米;38个单位及居住区被评选为市级园林式单位及园林式居住区,56家单位被命名为省市区级绿色单位;全区85%的工业废水和79%生活污水得到处理,辖区空气废弃物减排率达85.67%。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辖区的举办,更使得灞桥成为更多客商投资考察的热土,项目承接的高地,从而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生态价值充分兑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宜居新城的建设步伐。到2010年底,灞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15%,取得了五年净增100亿元的斐然成就,是“十五”末的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历史性地突破10亿元大关,完成10.02亿元,年均增长38%,是“十五”末的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2亿元,同比增长32%,是“十五”末的5.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20%,是“十五”末的2.1倍。 (灞宣)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