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深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迎考
作者:黄明钢 廖齐梅 …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21 17:59:0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深圳商报讯】(记者 黄明钢 通讯员 廖齐梅 崔 嵩)住建部专家组昨日起检查深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情况。一旦通过检查,深圳有望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向检查组汇报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情况。

  吕锐锋介绍说,自2006年深圳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以来,我市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多个方面取得成效: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2006年,我市制定了《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各区相应编制了生态区建设规划。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全面启动生态园林创建工作。2008年印发了《深圳生态文明行动纲领(2008~2010)》,及其9个行动方案和80个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项目,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具体内容、实施保障三方面内容;同时印发了《深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从战略层面到具体实施层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和工作制度体系,确保创建工作的权威性和连续性,提升了创建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强生态保护,作为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以生态保护指导产业布局,以结构优化推动生态建设。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中,我市坚持和发展组团结构、组团隔离、组团连接、组团特色,逐步构建起了“三轴两带”,包括5大分区11个组团的轴带组团式空间格局。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合理配置城市的绿色空间。严格生态线管控,构建稳定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

  2011年我市又根据住建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市各层次规划成果进行统筹整合,在全市域范围内划定城市绿线,将1214.9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地划为城市绿线范围。

  深圳坚持系统推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我市紧紧抓住和利用各种重大机遇,如“特区30周年庆典”和“大运会”等来促进城市的大发展,并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为迎接第26届大运会的举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的思路。三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70多亿元,完成了绿化升级改造任务520项,改造绿化面积2622.5公顷,复绿黄土裸露面积400多公顷,种植各类乔灌木1.19亿株。同时,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对全市240条主次干道、区域共4000多万平方米建筑立面和屋顶进行刷新和改造,对2120万平方米的道路、桥梁、护栏进行了清洗,市容市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