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转变发展方式 实施绿色北京战略 |
作者:赵红 孟为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 12:06:5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图为大兴区埝坛公园。 本报特约摄影 彭京赣
百业万事 绿色先行 ——北京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纪实 题记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城市森林建设。北京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占地总规模10.7万亩,相当于在现状城市森林基础上增加50%的面积。 水养木,木涵水,水木湛精华。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利用河滩地、荒滩地和现有林地,建设大尺度城市森林,同时引入再生水源,实现林水相依,开掘历史和人文资源,整体提升新城环境和品质。先建环境,再建新城,这里成为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疏解之地。 11座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或如玉带,或似珠玑,散布在京郊大地。北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新城建设 环境先行 以奥运为契机,北京的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北京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什么? 新城。11个新城,在北京后奥运战略中,成为疏解中心城人口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落点。 与中心城相比,新城建设头绪万千,切入点有哪些? “城市发展,环境先行”,2007年11月末,市发改委在谋划下一步发展时,明确提出“城市发展与环境建设并行”。这一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规划新城中,对绿化有粗线条的勾勒,且新城多有古河道,不过有的水体变质,有的干涸多年。如果新城建设先从环境破题,有效利用河道沿线土地,沿河绿化,营造林水融合的生态景观,是否意味着为新城种下梧桐树? 此后的有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调研中,市发改委与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一拍即合。 2008年,北京市决定投资55亿元建设11座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这是北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化建设投资。新城都有高品质再生水厂,这使水源问题迎刃而解。而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的总面积超过10万亩,对北京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都会功不可没。“建设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是北京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也是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建设新城以及完善全市森林格局的需要。”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印春说。 建设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不但发改委、园林、水务等市级部门密切配合,市和区县政府联动,还凝聚起水务和园林两个领域设计者们的智慧。 杨乐,北京园林古建设计院项目经理,他第一次参加大兴滨河森林公园项目——埝坛公园的前期会议时,身边是水务专家。“这可不多见,我们园林和治水过去很少有交集,规划上园林的绿线和水务的蓝线泾渭分明。”杨乐说。正是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林水融合”的建设要求,园林和水务专家开始合作。 这样的合作,使公园生态价值最大化。 埝坛公园的位置是过去的埝坛水库,去年还是一片黄沙地,水库已经干涸二三十年了。埝坛水务所距离埝坛水库百十米开外,“一到冬天,我们这儿门窗再严实,一个星期这屋里也能扫出半簸箕沙土。”水务所的人说。而今,从水务所的窗户望出去,就是新城的滨河森林公园,秋风起,园子里湖水轻漾,叶落翩翩。 原来,水务专家在强调防洪功能同时,又与园林专家一同设计了“林水相依”的生态驳岸,不但水清了,岸也绿了。经过专家甄选,适地适种的杨、柳、榆、槐、油松、桧柏与环境有机结合,不仅让埝坛公园绿树浓荫,也营造了一种郊野景观。 北京土地资源紧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充分利用河滩地和荒滩地,让纸上的‘规划绿地’变为现实中的公园绿地,这也是对新城规划的落实和保护。”市发改委基础处副处长崔小浩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