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绿色发展 绿色开发 绿色消费“森林丽江”筑起生态屏障 |
作者:李秀春 袁悦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 13:23:3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丽江市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坚定不移地实施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森林丽江”建设,促进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52.56%提高到现在的66.15%,在长江上游构筑起一道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美丽的丽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流经丽江市651千米,构造了地球上独一无二、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自然地理奇观,孕育长江流域华夏文明的壮美的“万里长江第一湾”。以丽江为核心的金沙江流域,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分布着中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完整的丹霞地貌奇观。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每逢春暖花开,绿毯般的草甸上、幽静的林中、湛蓝的湖边,到处是花的海洋。丽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澜沧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近几年来,该市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通过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弘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优良传统,树立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使绿色开发、绿色消费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同时,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和公益林建设等,不断恢复了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 丽江市委、市政府严格遵守保护滇西北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通过深入开展和实施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森林丽江”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国示范项目,切实加强了自然生物群落的保护,启动了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保护模式,重点加强保护玉龙雪山、泸沽湖、拉市海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森林、湿地、珍稀濒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通过资金物质补偿、提供就业机会和优惠政策等形式,吸引和帮助自然保护区内的居民开展生态移民,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建立丽江高原生态补偿专项基金,探索多样化的补偿方式,构建起了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另外,通过组织引导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共建共享,降低了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压力。 丽江市坚持综合施策,切实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了泸沽湖、程海、拉市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加快城乡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节能减排工程建设。目前,泸沽湖稳定保持一类水质,程海和拉市海水质明显好转。通过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同时,加快推广沼气池、节柴灶和太阳能,构建起农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丽江市将以“一江、一城、两山、三湖”为重点,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高原湿地、电站水库、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示范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加强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完善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和补偿机制;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坚决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继续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等。(记者 李秀春 袁 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