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津七里海湿地鸟类保护进入良性循环 |
作者:朱瑞良 吴剑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4 7:51:0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日前,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建的“鸟岛科研观测系统”在兴海湖鸟类保护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该保护区今年完成人工鸟岛修建后的又一重点工程,标志着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的七里海鸟类保护区进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据科研专家对该湿地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发现有鸟类16目39科182种,占天津地区鸟类种数的78%,其中包括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多种。经专家认定,七里海湿地属我国东部乃至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必经之路和重要驿站。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资源,天津海洋局保护区管理处与当地政府共同出资,自2009年开始历经两年,在七里海湿地核心区区域修建了面积约150亩的人工鸟岛,吸引了东方白鹳、白尾鹞、普通鵟等国家级保护鸟类来此觅食,大雁、野鸭、鱼鹰、白鹭等大量鸟类更是成群结队地前来栖息,为鸟类的觅食、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据保护区统计,鸟岛建成后,停留在七里海湿地的鸟类数量比往年增长了10%~20%。 为在不干扰鸟类栖息活动的情况下开展科研观测活动,为保护鸟类提供第一手科学资料。今年年初,天津市海洋局启动了“七里海湿地鸟岛科研观测”项目,借助多功能高清摄像视频等传播技术,对鸟类活动进行远程观测。由于保护区野外湿地常年湿度大、风力大,为视频监控传输和设备稳定性带来了不少的技术难题。为此,天津大学、天津市环保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多位专家,反复论证项目方案达10余次,最终解决了难题,取得了满意的影像传输和展示效果。 目前,鸟岛科研观测系统经过近3个月的试运行,收集保存了200多个小时的高清晰鸟类影像资料,开辟了我国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鸟类活动的先河。该观测系统做到了在不打扰鸟类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近距离、全角度、全覆盖、24小时实时”观察鸟类生活习性,为湿地生态科研积累了第一手研究资料。同时,也为公众宣传提供了生动的实时影像资料。据不完全统计,近3个月以来,已有近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和游人观看了鸟类实时直观的生活影像,有效提高了观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中记联供稿、中国海洋报 记者 朱瑞良 通讯员 吴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