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利用生态巧“治湖”
作者:谭方  文章来源:重庆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9 8:15:3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渝北行
利用生态巧“治湖”
渝北行

  创模

  臭水沟变景观河

  盘溪河是一条内流河,虽然取名叫河,但其实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湖。由于它位于城区的中央,这些年随着新城区的开发,周围居民小区越来越多,其生活污水却直排河中,造成河水污染严重,昔日清澈的河水渐渐变成墨绿色,一到夏天,河水就会发出阵阵恶臭。

  但现在不同了,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盘溪河完全变了样:沿岸不仅栽种了红叶李、雪松、杨柳等植物,形成生态绿岸,湖水不少地方还有着一座座如鲜花盛开的水上浮岛,市民沿着湖岸边整修过的人行步道散步,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旷神怡。不只是盘溪河流域,自去年以来,渝北区先后对五一水库、红岩水库、碧津湖、龙舌湖、宝圣湖、木鱼石水库、双龙湖等水域都进行整治,两年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河库景象已不复存在,3000公顷的水域环境明显改善,水质全部达到四级以上标准。

  目前,渝北区“六河七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湖水清澈,绿树成荫,环保模范城市的完美景观初见雏形。

  放水清淤巧治湖

  他们是如何让渝北区内大大小小几十个湖泊变成成城市景观的一道道风景线的呢?渝北区环保局副局长潘光泽说,靠的是科学方法清淤治湖,擦亮城市的“眼睛”。

  “去年年初,渝北区委、区政府就委托了重庆大学编制了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采取污水截流及生态修复办法进行整治。”潘光泽以盘溪河流域的整治为例,详细向笔者解释了“治水”的方法。要治水,首先得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渝北区在盘溪河流域新建了2800米污水管网,安装排水管道把污水截流引入至市政污水管网内,直接切断了污染源。

  为防止两岸的雨水直接流入湖内带入大量污染物质,他们又在沿湖边设置雨水截留生态渗滤沟,将雨水经净化后再排入湖内,大大减少了污染。下一步就是把盘溪河的水放干,足足放了一个月的水,才将被污染的30多万立方米湖水全部抽干。最后是清淤工作,盘溪河流域26万立方米湖底沉积的腐质淤泥、垃圾全部被清除并外运,彻底消除了库内的固体污染物,消除淤泥中氮磷污染。

  每天早上6:30,家住渝北区天一新城小区的黄新凤老人便背着自己喜爱的随身音响,慢跑着来到紧邻小区的盘溪河边,在一块平坦的绿地上打开音响,播放出欢快的音乐,和一帮老邻居们一起跳起了坝坝舞。

  “前两年,根本没人愿意到河边来走走。”黄新凤高兴地说,正是河湖整治让环湖而居的百姓有了休闲的好去处。

  生态治湖保长效

  换得一湖清水,如何保持其长久不受污染?潘光泽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湖中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让湖泊自身具有净化功能。

  为此,渝北区在湖里种植能吸附水体污染物的水生植物,如大聚藻、水生美人蕉、梭鱼草、伞草等,同时在湖水中放养吃水体浮游生物的鱼儿,弱化水体内的富营养物质。

  他们还在湖底装入人工造氧循环系统,提高水体中的氧含量。同时,在河流坡岸上挖出生态过滤沟,通过放置炭类和种植植物,过滤带有城市污染物的雨水。

  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从去年以来,渝北区投入资金约3亿元共整治河道12.5公里,清淤60万立方米,绿化河岸500亩,建设绿岛浮床4万平方米,放养鱼苗30万尾,修建截污管道5420米、污水生态湿地处理站6座。湖水清了,湖岸绿了,湖滨沿岸更宜居了。目前,渝北区已有30万居民环湖而居,正享受着清清湖水带给他们的全新绿色湖滨生活,一座环保模范新城在这里崛起。

  文/谭方 图/谢凤华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