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石羊河流域甘肃民勤生态初显生机
作者:冯志军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9 16:09: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近年来,除过正常的务农营生,利用农闲时间参与治沙造林几乎成为民勤人的普遍“习惯”。冯志军 摄
  近年来,除过正常的务农营生,利用农闲时间参与治沙造林几乎成为民勤人的普遍“习惯”。冯志军 摄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祁连山雪线50多年上升了40米,相应地石羊河流域的平均来水量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一。同时,全流域的人口也由上世纪50年代的90多万人、灌溉面积200万亩,增至目前230万人、灌溉面积490万亩。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这在甘肃民勤县表现得尤为严重。据统计,目前经石羊河进入民勤的地表水减少至不足上世纪50年代的二成,致使民勤境内所有湿地湖泽干涸,北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势不可挡地向前推移,当地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

  对此,2007年底,国家批复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规划总投资47.49亿元,其中民勤属区占总投资为11.87亿元。经初步治理,目前,民勤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较2003年的5.17亿方减少逾8成,基本实现中下游地下水采补平衡,地下水位减缓或停止下降,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山区,全流域涉及以甘肃武威市为主的8个县区。流域内年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600多毫米,主要依靠石羊河水维系该流域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除过正常的务农营生,利用农闲时间参与治沙造林几乎成为民勤人的普遍“习惯”。冯志军 摄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后,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人工形成10平方公里的水面,在冬日阳光的映射下波光粼粼。冯志军 摄

近年来,除过正常的务农营生,利用农闲时间参与治沙造林几乎成为民勤人的普遍“习惯”。冯志军 摄
在民勤腾格里沙漠的治沙现场,一边是望不到尽头的流沙,一边是震撼人心的治沙史。冯志军 摄


近年来,除过正常的务农营生,利用农闲时间参与治沙造林几乎成为民勤人的普遍“习惯”。冯志军 摄
  与夏日的郁郁葱葱的不同,沉醉于重现波光的青土湖里的苍黄芦苇令多年来进行不懈“生态战”的民勤人倍感欣慰。冯志军 摄

近年来,除过正常的务农营生,利用农闲时间参与治沙造林几乎成为民勤人的普遍“习惯”。冯志军 摄
  目前,民勤县累计关闭机井3318眼,累计压减配水面积66.33万亩,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减缓或停止。冯志军 摄

近年来,除过正常的务农营生,利用农闲时间参与治沙造林几乎成为民勤人的普遍“习惯”。冯志军 摄
  作为民勤历史上开荒打井较多的地方,黄案滩的270余口井在2008年全部封闭时,有的要深入地下40米才抽的出水。但如今,封闭3年的7口机井已是“泉水潺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