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广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挺起绿色脊梁 |
作者:莫艳萍 何培谊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30 8:52: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搭上高速前进的工业化列车,生态环境是否注定被抛弃?享受工业带来的财富和便利,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是否就成了奢望? 作为经济“后进生”,一个主打资源型产业的省区,广西出人意料地走出了一条生态与工业共处的和谐之路。 这一切,均缘于广西“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全新战略思维,得益于生态 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持续推进。 生态新思维 汇聚成共识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1月的广西,依旧阳光明媚、草木葳蕤,鸟鸣虫戏、蝶舞蜂飞…… 为实现绿色崛起,数年间,广西生态立区新思维一步步清晰—— 2005年,广西作出建设生态省区的重大决策,2007年,广西出台建设生态广西的决定;同年9月启动实施《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2010年,广西作出《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数年间,不同场合,生态竞争力被自治区主要领导反复强调—— “青山绿水是广西的资源、广西的财富。”“广西最大、最有竞争力的优势是生态优势,必须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做大做强生态品牌,致力打造最干净、最优美、最宜居的生态省区,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扎实推进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广西力争经过10多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建成经济资源协调的科学发展之区、生态产业发达的生态经济之区、生态屏障坚实的优质环境之区、自然人文融合的和谐人居之区。” 数年间,生态品牌的价值观和政绩观渐渐融入血液—— “环境是生产力,生态是竞争力。”“发展经济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宁可发展慢一点,也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取一时发展。” …… 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新思维,让广西收获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010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西考察期间,欣然题下了“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的对联。 恢复“生态之肺” 守护“生命之源” 发展会带来破坏,但有些东西一定要坚守,比如各类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像一个个绿肺,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恢复、维持广西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 凌云、田林两县境内,有一个桂西最高峰、广西第四高峰——岑王老山,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环绕其周边。 “这是个天然绿色水库”,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龙敦说。共有44条河溪发源于这个森林生态系统型保护区,是珠江水系的源头、龙滩水电站和百色水利枢纽重要的集雨区和重要的源头之一,亦是700多处引水工程、30多座大小水力发电站和5.4万亩农田灌溉的水源。“它还是华南、西南地区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宝库,目前已发现管束植物2391种。”为守护生命之源,吴龙敦和同事们在密林深处一呆就是10多年。 位于凌云的广西泗水河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曾经是农民砍柴放牧之处,保护区边缘频现秃头光坡。如今,这里建起自然保护区,守林,护林,农民用拨付的专项资金,建起沼气池,自种饲料,圈地养羊。保护区休养生息,生态恢复,处处林密藤绕。在核心区,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在边缘地带,竹子、香椿、任豆树、酸枣树……织成一张密布的大网,成功击退石漠化扩张侵袭的脚步。 11月,清澈的泗水河依旧奔腾,凌云县2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得以保障。 而凌云,亦是广西、广东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凌云县内,一处出水汹涌的山泉被极好地保护起来,并被当地称为“粤江源头”。“为保护源头之水,凌云不建大型工厂,县城内仅有的数家企业或搬迁或关闭。”百色市环保局调研员罗昌祝说。 凌云泗水河,还是百色澄碧河的主水源。 为保护好百色人民“头上的一盆水”,2009年的一番激烈争论后,凌云忍痛放弃一个投资8亿元、预期财政收入数千万元的硫酸项目。而2010年,凌云县的财政收入也仅仅1亿多元。 恢复生态的凌云,把生态变成了财富: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开辟茶园,大力发展有机茶、八角、桑叶等特色经济产业,生产山茶油,赚到了白花花的票子。 在百色、河池,在全区各地,广西建起各类自然保护区78个,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1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另外还有国家森林公园41个、地质公园6个、风景名胜区33个,它们维护着生态平衡,守护着生命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