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东十大气候事件公布 广东气象预报全国领先
作者:谢庆裕 董永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19 10:39:0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今年广东较为极端的气候事件有所增多。昨日,广东省气象局公布我省今年十大气候事件,在高温、寒冷、暴雨、干旱、狂风都有事件创下历史同期之最。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省各种气象灾害已造成全省3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4.36亿元,其中台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6.2亿元。不过总体气象灾害损失与去年142亿元、死亡145人相比已大幅减少。

  气温反差大

  1月同期最冷

  11月同期最暖

  “1月同期最冷,11月同期最暖。”省气象台助理首席预报员程正泉表示,年内气温变化起伏大是今年重大气候事件之一:全省平均气温1月份仅9.6℃,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低,而11月则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全省平均年高温日数23.8天,较常年偏多10.5天,列历史第7位。

  如此强烈反差之下,今年1—3月冷空气活动频繁,造成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1万亩,成灾45.24万亩,绝收3.4万亩。不过到了11月,高温却迟迟不肯离开,全省有46县(市)温度打破当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全省有70个县(市)最高气温在30℃以上。

  降水分布异常

  从罕见春旱到

  最迟红色暴雨

  除了气温起伏大之外,年内的降水分布也同样异常,今年三个重大气候事件均与此有关。

  先是“秋冬春连旱历史罕见”,程正泉介绍说,去年10月1日至今年4月28日,我省平均降水量为225.6毫米,比常年同期的354毫米偏少61%,为历史同期最少,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冬春连旱。尤其4月全省平均降水仅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成,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旱情迅猛发展,至4月28日达到顶峰:全省轻度以上气象干旱面积率达98.8%,其中韶关、河源、梅州、惠州、茂名、清远、云浮等市为重旱到特旱。

  不过雨水虽迟来,却仿佛后劲十足,更促成了另一重大气候事件“10月广州发布最晚的红色暴雨预警信号”。程正泉表示,2011年暴雨具有“频次少、强度弱,时间分布异常”的特点:暴雨灾害共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6.85亿元,死亡6人。尤以10月13日广州发布最晚的红色暴雨预警信号最为突出。

  相信不少市民仍对当天再次令暨大变身“威尼斯分校”的特大暴雨记忆犹新,广州市区从当天16时起不到半天内先后发布暴雨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这是有暴雨预警信号以来(2000年)首次在国庆节后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属史上最迟“红色暴雨”。

  除了广州,10月12—14日这场迟来的强降水也令紫金、番禺、花都、龙川、翁源、从化和顺德7个县(市)创当月史上最大日雨量纪录新高。

  祸中有幸

  台风无人死亡

  灰霾有改善

  十大气候事件也不全是坏消息,近日颇受市民关注的灰霾也上榜,不过今年的灰霾却是偏轻。气象专家介绍,2011年(截至11月)全省平均出现灰霾(能见度U≤10km,相对湿度V

  而最令人欣慰的气候事件要数,“大运会期间气象安全生产责任”零“事故”,而且这还是在8月深圳天气复杂,大运会遭遇台风、暴雨、雷电等不利天气影响的高风险情况下达到。

  作为易受热带气旋侵袭的沿海省份,今年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的台风有4个,共造成我省直接经济损失约16.2亿元,当中“纳沙”就占了15.28亿。所幸的是,台风灾害无人员死亡。

  同样是风,今年短时局地的大风天气却令人有点措手不及。“4·17”强对流天气人员伤亡惨重,也因此上榜十大气候事件。当天,佛山顺德区陈村录得了全省最大阵风45.5米/秒,这是广东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以来录得的最大瞬时风速,广州南沙横沥镇也录得42.5米/秒(14级)的最大阵风,降水、大风、冰雹、雷电沿着强雷暴移动,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0.55亿元,19人死亡,155人受伤。

  2011年我省十大气候事件

  1 全年台风灾害无人员死亡

  2 强台风“纳沙”造成粤西损失重

  3 "4·17"强对流天气人员伤亡惨重

  4 秋冬春连旱历史罕见

  5 1月同期最冷,11月同期最暖

  6 10月广州发布最晚的红色暴雨预警信号

  7 高温日数多

  8 灰霾偏轻

  9 “龙舟水”历史第4少

  10 大运会期间气象安全生产责任“零”事故

  专家视点

  极端天气频发 减排不能放松

  从气温、降水到台风、雷暴、灰霾,细数今年的重大气候事件,更加印证了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之势已给我们造成的切身影响。

  而气象专家普遍认为,这也与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偏低的“拉尼娜”现象有所关联。

  原因

  “拉尼娜”反常连续出现

  “通常相隔1年的"拉尼娜"现象在4月刚消退,5个月后又卷土重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拉尼娜"这样的洋流异常的影响变得显著,极端的天气现象会趋多、趋强。”广东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伍红雨说,地球的水汽、能量的总量是平衡的,一旦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过度,打破了这个平衡,自然就会以更加极端、更为反差强烈的形式呈现在人类面前。现在已有证据显示地球上的气候系统有时更像一个会在瞬间变化的“开关”,即“突变”,而不是渐变的“指针盘”。

  应对

  广东气象预报全国领先

  不过,人类在极端天气面前并非无所作为。例如广东多年来积累起来的防御台风的经验和技术,令各地预警及时和防台措施得当,今年台风没有造成人员死亡。而以往困扰珠三角城市的灰霾现象有所减轻,则得益于环保部门近年逐步推进淘汰“黄标车”,加速清洁油品替代等机动车尾气治理初见成效。

  而随着气象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更为准确的提前预报,提升极端天气的防御与应对能力,像“4·17”那样令气象预报者措手不及的强对流天气也有望不再令人“挠头”。例如本月,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数值预报团队就借助深圳云计算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突破精细化数值预报计算瓶颈,有望更好地捕捉到飑线、雷雨大风等天气尺度小于6公里的强对流过程。

  据《广东省气象事业“十二五”规划》透露,到2015年,广东整体气象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珠三角地区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当然,除了用科技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从宏观上来说,“人类社会还应继续注重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不良影响。”(记者谢庆裕 通讯员 董永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