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康县:生态经济富农家
作者:周者军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0 8:59:4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记者 周者军

  入冬的第一场雪后,大山深处的康县,皑皑白雪中透出勃勃生机。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走活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

  生态农业引富路

  在阳坝镇宋沟村,茶农李春梅告诉记者,他家有4亩茶园,今年,卖鲜叶收入1.6万多元。“我们村大部分是山坡地,种茶比种玉米收入好,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每年春季采茶时节,来茶园观光的游客一拨接一拨。”李春梅喜滋滋地说。

  如今在康县,有近15万山区农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茶叶、核桃等经济林果,走上了生态绿色产业的新路子。

  康县依托绿色资源,提出“南茶北桑,整县核桃”的发展模式,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目前已在南部山区建成宋沟、油房等茶叶专业示范村21个,茶园面积达到5.3万亩,年加工商品茶51万公斤,实现产值3600万元;全县21个乡镇核桃种植面积达到63万亩,年产核桃513万公斤,产值达9000万元,基本实现“漫山遍野种核桃,人均达到60株,千家万户增收入”的发展目标。该县还在云台、大南峪等乡镇发展桑园5.87万亩,全县蚕桑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首位。

  绿色工业显活力

  碧绿草坪被瑞雪覆盖,清澈小溪汩汩欢唱,绿色的厂房与美丽的雪景相映成趣。走进位于王坝乡的独一味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让人顿感眼前一亮。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企业是完全达到零排放的绿色高科技企业,每年税收占康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康县县长文元旦说:“康县植被覆盖率69.2%,居全省首位,最大的资源是生态,发展的最大优势是生态,在发展的过程中宁愿发展慢一点,也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指导下,目前康县已建成独一味制药、龙神茶业、富康核桃、鑫虹丝绸等10多家无污染企业,形成了茶叶、核桃、中药材等绿色食品加工的产业群。企业按照“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绿色产值”。同时,康县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大力发展无污染的水电产业,目前叶子坝等6家水电站已并网发电。

  生态旅游风景好

  虽已进入冬季,康县阳坝梅园沟景区内仍然游人不断,在天鹅湖景区,兰州游客常丽丽告诉记者:“康县的植被和河流都保护得非常好,在山间欣赏雪景,呼吸清新空气,心情特别舒畅、放松。”

  康县气候温和,江河溪流密布,犹如一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我省东南部。近年来,康县投资2.1亿多元,着力打造“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画卷”这一品牌。先后建成了天鹅湖泄洪排洪渠、幽梦谷到快活林人行栈道、幽梦谷仿木人行桥、生态停车场等10项工程。对梅园沟、对对山、龙王山等20多处重点景区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对月牙潭、天鹅湖、海棠瀑布等50多处景点进行规划建设。同时,加大康阳路的美化、绿化,在公路沿线栽植了梅花、银杏等树木2万多株,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随着景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康县原生态景点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收入逐年攀升,今年前11个月,共接待游客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